监管层再出台强化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稳定性措施,利好基石银行股

财联社

text

中国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周三对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确保国内相关银行进入处置阶段时,具有充足的损失吸收和资本重组能力,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分析人士表示,此举亦是为了配合国内已经纳入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达到国际最新的监管规则要求。预计后续将有更多利好国内基石银行的政策陆续出台,利好相关个股。

“这个办法总体上会增加银行的稳定性,实际上长远看对银行也是有好处的。”国家金融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对财联社表示。

目前已有4家银行进入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分别为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

首创证券股票分析师张彦芸也对财联社表示,办法提出相关银行进入处置阶段时,可使用合格的资本和债务工具,通过减记或转为普通股等方式吸收损失,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利好相关股票,今天四大基石银行股走势明显强于大盘。

她并指出,目前银行股平均市净率在0.7倍左右,整体处于近10年的较低水平。因此上述利好消息或有助于提振市场对相关个股的信心。

业内专家表示,监管层对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提出了具体监管要求,估计随后也会在资本补充上给与一定的便利和支持。此外部分在国内较为重要的金融机构未来或也将参照上述标准执行。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财联社表示,管理办法适用的对象是我国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主要是对接和落实国际监管标准。后续还应制定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和证券业机构评估的实施细则。

巴塞尔协议对银行业资本监管更趋严格

巴塞尔委员会于2017年12月最终确定的巴塞尔协议对银行业资本监管改革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其中监管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将银行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由8%提升至10.5%—16.5%。

最终版巴塞尔协议将银行资本分为核心一级资本、其它一级资本和二级资本,并提高损失吸收能力较强的高等级资本占比要求;如果按不同层级资本最低要求计算(考虑留存资本缓冲),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和一级资本在总资本中的占比应不低于66.7%和81.0%,较其次要求有了显著的提升。

此外,最终版巴塞尔协议还增加了杠杆率和总损失吸收能力要求(TLAC)。杠杆率要求银行一级资本净额/表内外风险暴露不低于3%。TLAC要求规定,2022年1月1日,两项指标分别不低于18%和6.75%。中国达标时间推迟至2025年1月1日和2028年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