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安峥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印度央行日前发布的年报显示,总理莫迪去年推出的、旨在清除“黑色经济”的货币改革并没有起到多大作用。印度经济分析师维韦克·考尔指出,可以肯定的是,“废钞”运动遭遇空前失败。
“黑钱”流回银行洗白?
BBC称,印度储备银行(RBI)年度报告的第195页回答了一个印度人追问了近10个月的问题:成功还是失败?答案是否定的。
去年11月8日,莫迪政府宣布终止1000卢比和500卢比两种大面值钞票的流通,总价值约15.44万亿卢比。莫迪说,这个决定是针对假币、“黑钱”泛滥,并打击腐败。当天午夜,消息发布几小时后,500卢比和1000卢比的纸币便“一文不值”。这些纸币的持有者必须将它们存入银行账户。存款随后可以被取出,但银行对取现数额有一定限制。
政府原本的“算盘”是,以现金形式持有的“黑钱”不会被人们存入银行,因为持有者往往不想抛头露面被人认出——在这个过程中,大量的非法资金便会沦为废纸。然而,RBI的报告却讲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
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30日,存入银行的“废钞”总价值约15.28万亿卢比。这意味着几乎99%的“废钞”都被存入了银行。也就是说,几乎所有以现金形式持有的“黑钱”都流入了银行,而不是像人们希望的那样被真正销毁。BBC评论称,传统的解释是,大多数“黑钱”持有者委托其他人帮忙去银行存了钱。
至于打击假币,RBI的年度报告显示,政府在这方面并无重大突破。在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间,被发现的500卢比和1000卢比假钞的总数为57.4万卢比;而回收的纸币总金额为2.402万亿卢比。这意味着,被识别的假钞比例仅仅为0.02%。而在上一年度,“废钞”运动启动之前,被识别的500卢比和1000卢比假钞总数也达到了40.5万卢比。
BBC认为,由此可见,“废钞”运动在其两个主要目标(打击“黑钱”、打击假钞)上均告失败。
更可笑的是,在推行“废钞”运动前,印度政府并没有估算过市面上究竟有多少“黑钱”以现金形式持有。所得税部门进行的突击检查显示,人们以现金形式持有的“黑钱”比例可能仅为5%。
突击改革透出“豪赌”意味?
有评论指出,莫迪“废钞”的初衷,就是为让握有不义之财的个人和机构手里的钱变成废纸,所以必须秘密筹划、突然实施。但这样做又与一项政策实施前必须提前公示、广纳意见的原则背道而驰。由此看来,一纸“废钞令”多少带有“赌”的意味,既赌政府执行力,也赌社会承受力,还赌改革成果能够跑赢它对经济和社会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
另有分析指出,莫迪之所以顶着压力“废钞”,也有政治上打压反对党的考量。按《华尔街日报》的说法,印度的政治活动就是一场庞大的现金活动,政党通常接受现金捐助,以收买选民。而在几个关键邦的地方选举中,“拜票”现金对反对党非常关键。
然而,无论基于何种夙愿,最关键问题是:“废钞”真的可以一劳永逸地打击“黑色经济”和腐败?答案显而易见。形式上的“废钞”,根本无法触动产生这些现象的深层社会及政治根源。
不过,在印度国内,仍有一些经济学家试图用他们自己的数据捍卫政府的决定。有分析人士指出,“废钞”政策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如向银行系统注入现金,从而降低了银行系统的贷款成本等。孟买一位经济学家表示,尽管“废钞”运动没有带来一次性的巨额收益,但它使得处于休眠的储蓄金融化,并帮助降低了贷款利率。
印度经济学家阿基特·兰纳德表示,很难评价“废钞令”的成败。它初衷是为了打击洗“黑钱”、伪钞和非法集资。之后其目的又转变为推动电子交易、推进税改、增加政府收入等。“废钞”运动迄今成效有限,但一定程度上显示出政府调控经济以及人民承压的能力。
朝着印度经济“开了一枪”?
毋庸置疑,“废钞”运动给印度庞大的“现金经济”带来沉重打击。印度工人协会(执政党印度人民党的劳工分支)承认,“在非组织部门中,多达25万个单位关闭,房地产行业受到严重影响,大量工人失业。”在高度依赖现金运作的农业领域,农民们没法卖掉种植的蔬菜和豆类,一些地方政府还停止发放农业贷款。
BBC评论称,就莫迪政府而言,它不太可能承认这是一个重大错误,它将继续“编织”积极的故事。但正如印度政府最近一次经济调查所指出的,在国际经济史上,印度“废钞”运动史无前例,因为它发生在经济政治条件相对正常健康的情况下,事前保密,突然实施。而其他国家的突然“废钞”几乎都发生在恶性通胀、战争、政治动荡等极端情况下。
有分析指出,这像是印度的一场社会实验,让人联想起上世纪90年代的俄罗斯。印度经济会因此“休克”吗?权威机构纷纷作出减速0.7%到4%不等的预测。一名印度经济学家比喻道,“这就如同朝着高速行驶汽车的轮胎开了一枪”。
“人们无法预见这场史无前例的改革运动的真正代价有多大,因为它才刚刚浮出水面”,BBC如是评论。
(来源: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