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同龄人,早已抛弃你”系列,又添新案例。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90后”学者走上了学术舞台。湖南大学官网近日更新教师信息显示,出生于1994年的工学博士李晟曼已经获聘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晟曼年轻且没有海外经历,26岁便被聘为副教授一事引起了网络热议。
2015年获华中科技大学工学学士学位,同年硕博连读;2020年6月毕业,被华中科技大学授予工学博士学位;7月,被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聘为副教授——这就是李晟曼的简历。
论出身,李晟曼的确算是“师出名门”。之前上过热搜的、年薪201万的华为“天才少年”左鹏飞和张霁两位博士生都毕业于华科光电国家研究中心,足见华科光电实力之雄厚。
从披露的信息看,李晟曼在科研方面也有不少成绩。她不但获得过国家奖学金、知行奖学金等荣誉,还曾在Nature Materials、Nature Nanotechnology、Advanced Electronic Materials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0余篇。她在2019年参加国际微电子器件大会(IEDM)并作口头报告,获得台积电公司的关注。
但即便如此,她能否有资格“破格”,在舆论场是依然是见仁见智。
一般而言,大学副教授评聘的正常流程是——博士毕业后先到大学任讲师3-5年,然后才有资格评聘副教授。而26岁的李晟曼,作为一个“土博”直接被湖南大学聘为副教授,职称评聘如同开挂了一般,让很多“青椒”望尘莫及,引发热议也属正常。
一个年轻人,在职场或官场被破格提拔,可能会招致非议,哪怕他真的有能力;同理,一位女博士入职即被评为副教授、博导,由于打破常规,引发猜疑也不意外。更何况,如今高校教授、副教授的评定,的确非常困难。很多青年教师,为了评职称不知道掉了多少头发。
另外,李晟曼没有教学经验,这也是引发质疑的一个原因。对于这些问题,湖南大学也不妨多提供一些信息,回应舆论关切,向社会公开招聘的过程及其考量。
说到底,年龄、颜值、学术背景等等,都无法定义一个人的全部。真正让人才脱颖而出的,只能是实力和成绩。有实力的人敢于面对挑战,公开公平的招聘,也要积极澄清非议。
“努力的人运气不会太差”,在这样一个后喻时代,我们乐见“后浪”奔涌向前。年轻人不甘于论资排辈,有拔尖的意识和能力,用学术成果征服评价体系——这是科研创新的活力所在。尤其是在当前国内外不确定性因素增加的情况下,我国对于自主创新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需要一股敢为人先的精气神。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在科研领域可以探索搞“揭榜挂帅”,英雄不论出处,谁有本事谁就揭榜。
湖南大学评聘年轻博士为副教授、博导,既展现出了“破格”的勇气,同时也不妨多些解释,让公众更“服气”。若是才华出众,破格没有什么不可以。当然,每一次破格,也必须要经受住网友挑剔的“找茬儿”。唯有公正,才能服众。
□黄齐超(职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