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市上演“三国杀”,减产协议难稳固

亚太日报

text

2020年4月13日凌晨,举世瞩目的欧佩克+石油谈判紧急视频会议传来最新消息,与会各国最终达成减产协议,第一阶段将于今年五、六月份每日减产原油970万桶。这是欧佩克+机制成立以来达成的最大规模减产协议。

此次欧佩克+石油谈判一波三折。一个月前由于石油价格大崩盘,沙特与俄罗斯多次扬言绝不首先减产,但每桶二十多美元的低价给产油国带来的毕竟是白花花银子的损失。在撑了近一个月后,沙特和俄罗斯最终还是回到了谈判桌。本轮从4月9日举行的欧佩克+机制紧急会议几天内一直在“达成或不达成”协议临界点上左右摇摆。原计划初步减产原油1000万桶,但由于墨西哥不满意自身的每日40万桶的减产份额,表示仅愿意每日减产10万桶,导致协议未能生效。最后,在美国的直接介入下,事关各方终于在13日凌晨达成协议。

这次协议的历史性意义表现在,原先在欧佩克+之外的美国最后一刻参与介入减产行动。根据协议,美国、巴西、加拿大会承担总计370万桶/日的减产规模,而其他20国(G20)集团国家将共计减产130万桶。从现实的角度来说,这份减产协议对沙特、俄罗斯、美国这“三大石油巨头”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沙特和俄罗斯避免了“单打独斗两败俱伤”局面的延续,美国适时地在一个特殊时点介入沙特和俄罗斯的石油争端,巧妙地施以援手,将沙特和俄罗斯缠斗解套,并成功地将一个时期油价的“两国博弈”演变成为“三国杀”局面。特朗普总统再一次在石油市场施展了他的“交易的艺术”。

尽管这次欧佩克+石油谈判的成果来之不易,但仍然应该看到,这份协议并不包括强制约束性的条款,协议的履行因而是不稳固的。按照协议,减产计划从2020年5月开始实施,为期两年,并将在2021年12月由相关国家进行再次审核。计划分为三个阶段,其中2020年5月至6月将每日减产970万桶,2020年7月-12月将每日减产800万桶,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将每日减产600万桶,沙特和俄罗斯两国的减产以每日1100万桶为基准,而其他国家的减产则以各自2018年10月的产量为基准。不难看出,协议为今后一年半多的国际石油主要产油国设定了各个阶段减产的份额,但能否落实充满了诸多的不确定性。

首先,减产协议是在一个特殊的时期达成的,基本反映了供求关系的预期。目前的国际形势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是蔓延全球的新冠肺炎发展趋势充满不确定性,以沙特、俄罗斯和美国为代表的主要产油国的抗疫形势并不乐观。在严峻的疫情发展阶段,产油国希望石油市场暂时稳定,石油价格也保持相对稳定,为抗疫提供稳定的财政支持。我们看到,协议签订后,国际油价并没有大幅度上涨,只是小幅度上涨了大约2%左右,基本上反映了价格市场对今后一个时期石油产量相对稳定的预期。

其次,目前石油市场上欧佩克+体制已经不能完全反映石油市场供求格局,尤其是美国实际上已成为背后掌控石油市场的“场外力量”这一基本因素。目前的欧佩克+机制形成于2016年,由沙特主导的欧佩克和俄罗斯等非欧佩克产油国共23个国家组成,但目前全球产油第一大国美国并未参加这一机制。美国期初不热衷于加入欧佩克+体制,主要是想在场外保持对沙特、俄罗斯等产油国的影响力。但长期游离于这一体制之外,对国际石油市场的即时稳定性带来了负面影响。最近一个时期,特朗普总统多次直接和沙特及俄罗斯领导人通话,反映出美国迫切希望在沙特与俄罗斯之间的能源争斗中发挥关键的作用。但另一方面,美国是否就此获得今后较长时期内对主要产油国的调控能力,这仍然是难以确定的。

再次,尽管这次石油减价协议有一定的“历史性”意义,但该协议的稳固性和前景仍然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对国际石油市场稳定性带来的最大的挑战,仍然是新冠肺炎的前景不明确性。全球新冠肺炎确诊人数已有170万,现在难言最终的感染人数。已有观点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的影响将超过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如果是这样,全球经济和能源的格局都将发生史无前例的变革。可以预期的是,在全球生产、消费、物流和新能源格局面临巨大变化的大背景下,美国、俄罗斯与沙特主导的国际石油减产协议难免受到时代洪流的冲击。

(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