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勃的中國電影市場加速世界電影多極化

新华社

text

【亞太日報訊】新華社記者鄭昕 楊一苗:伴隨著首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在西安舉辦,中國目前已擁有3個國際電影節。在此出席電影節的絲路沿線各國電影人普遍認為,蓬勃的中國電影市場正加速世界電影多極化。

“中國的票房市場很廣闊。參加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的英國Soho Moon Picture製片公司首席執行官詹姆斯·米契爾認為,中國將成為電影多極化的主要力量。

中國電影“國慶檔贏家《心花路放》已獲得10.7億元票房。展映與票房的交相輝映,中國電影市場贏得世界矚目,將在未來引領世界電影格局的多極化潮流。

而在2002年,中國電影票房只有9.2億,12年後的今天,不少電影人已經開始憧憬年度票房衝破300億元人民幣的一天。根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近日公佈的數據,2014年1-9月,中國電影票房收入已達219億元,與去年全年數據持平。

中國電影的總票房也反超進口片。儘管2014年有《美國隊長2》、《變形金剛4》等好萊塢大作在國內上映,但是國產的《西遊記之大鬧天宮》、《後會無期》等電影也在市場上獲得不俗的回報。今年前9個月,國產影片票房收入為112.73億元,小勝進口影片票房收入的106.76億元。

田興傑是陜西長安大學的大三學生,儘管他聲稱自己並非影迷,但仍然會平均半個月去看一場電影。“有時候是與女友約會,有時候是和同學社交,甚至有時候一個人實在無聊時就去看電影。他說。

在中國,正是越來越多田興傑這樣把電影當做消遣的人走進影院,才推動了中國票房的持續增長。根據中國電影家協會今年8月發佈的《2014中國電影產業研究報告》,83.2%的觀眾將休閒娛樂視為觀影的最主要目的。

雖然良莠不齊的中國影片充斥銀幕,但是市場的優勝劣汰正在起作用:能獲得市場認可的電影,其品質正在穩步提升,口碑票房雙豐收的電影在逐年增加。

合拍片的興起,同樣是提高中國電影整體水準的“推手之一。即將代表中國大陸選送奧斯卡最佳外語片評選的《夜鶯》,在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提前與觀眾見面,它是一部中法合拍電影。雖然包括演員在內80%的工作人員來自中國,但是影片的導演、攝影、美工師都是法國人。菲利普·彌勒,這位曾因拍攝《蝴蝶》聞名於世的導演,已經在中國居住了三年多,並且學會了中文。

“學習語言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一種文化,這是一種禮貌和尊重。彌勒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坦陳,正是對中國電影的信任,才能夠讓他真正潛心於在此拍攝影片。

“合拍片給年輕電影人以機會,使他們可以利用與中方合作的機會,拍攝自己的作品、找到自己的舞臺,在中國展示才華。俄羅斯電影家協會書記處書記尤裏·科洛索夫這樣談到合拍片對世界電影的意義。

中國電影市場連續的高增長,為中國電影人和全球電影人提供了非常廣闊的平臺。印度影評人阿什什對中國電影的前景表示樂觀。“世界關注中國故事,我們希望中國電影人的參與。文化是我們合作的基礎,絲路則聯結了中國與世界。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