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9月22日),中国造车新势力威马汽车宣布,获得金额为100亿元人民币的D轮融资,并创下了造车新势力发展史上单笔融资金额的新纪录。
本轮融资由上海国资投资平台及上汽集团联合领投,百度与海纳亚洲创投基金(SIG)继续参与此轮融资,其他参投方还包括湖北长江产业基金、苏州昆山产业基金、湖南衡阳国有投资平台、安徽合肥产业基金、国投创益产业基金、广州金融控股集团等国有产业投资者,以及芯鑫、紫光、红塔集团、雅居乐、盈科等实力派投资机构,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智能技术研发、品牌建设、数字营销和渠道拓展等。
威马D轮融资方中,最显著的特征是吸引了来自上海国资投资平台及上汽集团的国资加持,这向整个智能电动汽车行业的高空释放了两枚风向明显的信号弹:首先,威马坚持聚焦主流市场,科技普惠的发展愿景得到高度认可,国资入场为威马下一阶段的赋能保驾护航。
其次,相比互联网资本,国有资本看重企业中长期发展前景,长期投资并持有意味着对该企业的未来抱持信心。近期威马登陆上交所科创版的消息,让国有资本的基盘稳定与影响效应坐实。
威马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沈晖表示:“D轮融资的完成,反映出投资者对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前景的看好,对威马汽车的认可。参与这轮融资的都是各个领域的实力派,也都是愿意和威马一起长期发展的价值投资者。”
上汽集团注资威马,与奔驰和丰田思路一样,旨在时间与技术双跑道上抢得先机。
2009年,奔驰母公司戴姆勒用5000万美元买到特斯拉约9%的股票。2010年,丰田也在特斯拉身上花了5000万美元,只买到约2.4%的股票。前后不到一年时间,就带来超过6%的额差。
即便如此,对待特斯拉这样的全球智能电动汽车明星公司,一向节约的丰田也大方出手。现在,中国智能电动汽车明星公司威马的最佳入场机会,摆在了上汽面前,后者的领投姿态便是佐证。
威马表示,D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电动汽车下半场核心赛道——智能技术研发的储备与铺设。资源倾斜主要包括两个方向:第一是汇聚高级人才。未来3到5年,公司将投入200亿元,召集全球范围内的3000名优秀工程师;
第二是技术升级,包括强化智慧座舱、数字化架构和平台化三电系统、深入自动驾驶技术研究,推动“IdeaL4”科技战略落地。
那么,由传统汽车人沈晖所创立的威马,与如此多元架构投资热度间发生的“合纵勾连”效应,是如何产生的呢?
首先,2015年诞生的威马,自创立之初便聚焦15至25万元的主流乘用车市场,制造“用得起、用得爽”的科技普惠型智能电动汽车。
“科技的伟大不是超级而是普及”的产品思路让威马第一台量产车型EX5很快下线并启动交付。去年,这台电动SUV卖掉16, 810台,是新势力单车交付量第一名。自2018年9月启动交付,至今年8月,威马已经售出33,813台。
“中国汽车细分市场里,最大一部分就是威马在做的15万至25万区间,这个细分市场还在不断发展壮大。”沈晖此前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说,“威马要让传统燃油车用户感觉到电动车的门槛一点都不高,用起来体验更加出色。”
在EX5成长为细分市场主流后,尺寸更大的威马EX6 Plus出现,为消费者提供更精致的选项。今年5月,零接触智能交互SUV威马EX5-Z登场,补贴后售价落入20万元内,入门版15万元内,站上了和燃油车对抗的正面战场。
不仅如此,具备全速域L3级别自动驾驶、特定场景L4级别自动驾驶能力和5G互联技术的第一台量产概念版WM Maven也会在2021年投入生产。这是一台NEDC工况续航超过800公里的纯电轿车。
与被时间推着,岔步前行的小鹏与理想相比,威马对节奏的掌控,更游刃有余。对技术路线和自建工厂的资源倾注,也更具前瞻性。
从今年2月开始,包括蔚来、小鹏和理想在内的新造车友商们动作频频,或紧靠地方政府,解耦产城融合新打法;或不惜成本,堆材砌料,制造智能驾驶新坐标。
这些年轻人的激进手段,对今年50岁的沈晖来说,是参考也是压力。他选择屏蔽外界纷扰,抵抗内心焦虑,稳守自我秩序。
翻看历史,威马从创立到打下第一根工厂基建桩,只花了11个月。从初建到EX5下线,只花了27个月。从小规模交付到新势力年度销量冠军,只花了48个月。从纸面概念与设想到造车价值链全自控,只花了60个月。
沈晖,就是那位手握指挥棒,举重若轻的“节奏大师”。
要知道,全球范围内能做到包括产品定义、研发设计、供应链管理、整车制造、电池包制造、线上线下营销和服务全链自控的汽车企业,也只有特斯拉。
如果将特斯拉比作智能电动汽车界的苹果,那威马就是华为。
其次,创始人沈晖拥有丰富的传统汽车行业经验,这让威马具备独特性,其精细化运营能力和资本利用率都站在了新造车圈层的前排,让威马对投资人的吸引力随着交付不断落地而层层叠加。
据天眼查APP显示,威马汽车2016年8月至2018年10月,先后进行A、B、B+、C四轮融资和两轮战略投资。两年6次融资,总金额近230亿元。将此次D轮计算在内,威马的融资总金额超过300亿元。
今年,新造车界的“马太效应”日趋明朗,资本与资源加速向头部企业集中。
以已落地的输血行为计算,仅有威马、蔚来、小鹏和理想四家获得了“真金白银”的支持。其中与威马同样收获国家队“定海神针”注资的,只有蔚来。
小鹏和理想采用美股IPO方式补充弹药,蔚来先后获得合肥地方政府注资和六家银行团体授信,最近又增发美国存托股票,专注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和全球市场扩张。
在威马D轮融资盖章生效后,新造车“F4”格局与座次一锤定音:威马、蔚来、小鹏和理想。一份德意志银行近日发布的报告,第一次对这种排列进行了验证,分析师Edison Yu将威马、蔚来、小鹏和理想四家头部企业称为“中国新造车四小龙(Fab 4) ”。
一个非常残酷但又真实的事实是,除了这四家企业之外,剩余中国新势力造车的市场机会几乎为零。
那么,未来“F4”之间的竞争是什么?如何抢占新造车下半场的智能风口与流量入口呢?
产品?营销?渠道?
针对这一连串的问号,威马给出的答案是——“专注开发智能技术”。
据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AI智能下的汽车产业裂变——中国汽车企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报告(2019)》显示,2020年中国智能网联的新车渗透率将达到51.6%,2029年将达100%。
这是沈晖眼中,威马主动出击的最佳契机与时间窗口。
“20世纪初的福特T型车,让汽车开始美国人的世纪;60年代末的丰田益管理,让日本引领世界汽车变革。”沈晖说,“未来5年,一定会是我们中国的新能源智能汽车领跑全世界。”
基于打造“人-车-环境” 融合智能科技生态圈的逻辑,威马发布名为“ IdeaL4”的科技战略。
I指Intelligent Cockpit(智慧座舱)、d指Digital Architecture(自研数字化架构)、e指EIC(平台化三电系统)、a指Autonomous Driving(自动驾驶)。
数字座舱方面,威马将成为第一批搭载第三代高通骁龙汽车数字座舱平台的汽车品牌。WMConnect智慧数字座舱在算力、深度学习、自然语音交互、语音控制、分辨率、视频输入数、画面清晰度和交互流畅度上,都有质的提升。
自动驾驶方面,威马与百度Apollo一起建立适应中国路况的算法和数据库,多年来积累约三万五千台智能汽车的国内道路驾驶数据。实现特定场景下的L4级无人驾驶的AVP自主泊车功能会在9月15日百度世界大会上登场。
三电系统方面,威马坚持自主开发。不仅是造车平台,还是首家拥有电池包自研及电池包工厂的新造车企业。在自研体系内,威马汽车三电系统的各个组件可以自由搭配与进化。
数字化架构方面,威马同时配载中央处理器和Adas处理器,为整车提供更完善的算力和冗余支持。百兆级车内通信能力实现大APP软件、大图像的模块升级。整车大数据上传云端,故障可在线分析,远程诊断,并通过OTA解决。
“让前瞻科技在主流价位量产车型上最先落地、最快量产、最佳体验是威马的核心价值观,”沈晖说,“威马希望打造更符合中国用户喜好的EC (Everything Connected)出行智能终端”。
对新造车企业,特别是“F4”——威马、蔚来、小鹏和理想来说,从0到1的上半场资格赛哨声已经吹毕。量产,交付,升级和融资“四步走”完成后,下半场淘汰赛的号角正式鸣起。威马D轮融资后,智能技术研发是鏖战焦点。
当然,各种迹象表示,威马“敲钟”的脚步也越来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