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軍情觀察 | 殲16D電子戰機再現身影 解放軍電子戰能力或將由此躍升

亞太日報

text

亞太日報評論員石宏

日前,網上出現了一張新的殲16D電子戰機飛行照片,據稱這是第二架殲16D。如果消息屬實的話,那麼說明殲16D電子戰機的發展又向前邁了一大步。

中國空軍和海軍現役的蘇-30MK系列多用途戰鬥機、殲轟7A戰鬥轟炸機雖然都可以掛載電子戰吊艙和反輻射導彈執行防空壓制任務,但是它們所裝的全向雷達告警系統主要是對空中敵機的火控雷達脈衝信號進行告警,缺少壓制地面或海面輻射源(如雷達、通信設備等)的機載高精度全向輻射源定位系統。沒有這種設備,執行防空壓制任務的蘇-30MK系列戰鬥機或殲轟7A戰鬥轟炸機就只能通過設置特定的航線進行機動飛行,利用三角定位法來測定輻射源的方位,並且探測範圍只能在一個有限的角度內,作戰效能會受到很大影響。

而機載高精度全向輻射源定位系統則完全沒有這些條件的限制,這也是西方高性能電子戰機普遍採用的一項技術。例如美國海軍EA-18G“咆哮者”電子戰機就在兩側翼尖裝有AN/ALQ-218V(2)機載戰術高精度輻射源定位吊艙,通過設在前後的2個接收機形成了全方位覆蓋能力。EA-18G之所以具備強大的電子戰能力,AN/ALQ-218V(2)戰術吊艙的作用非常重要,其也是EA-18G在設計過程中難度最大的機載子系統。

面對中國周邊數量越來越多的高性能防空武器和專用電子戰機,中國空軍和海軍急需一種具備世界先進水準、能夠更有效干擾和壓制新一代防空系統的專用電子戰機,這就是研製殲16D的背景。

殲16D電子戰機的平臺是殲16雙座重型多用途戰鬥機,後者裝有中國自研的有源相控陣雷達、數位化航電系統和高性能渦扇發動機,並採用了部分第四代戰鬥機的製造技術和設備,整體技戰術性能達到了世界第三代戰鬥機的後期改進型水準。

在改裝為殲16D電子戰機的過程中,殲16還拆掉了機內的30毫米機炮和彈艙、座艙前部的紅外搜索與跟蹤系統,以滿足大量電子戰設備的內部安裝和各類電子戰吊艙的外部掛載。還有一點需要強調的是,殲16D機內載油量可達10噸,遠程飛行時不用掛載副油箱,所有外掛架可全部用來掛載任務設備和武器;而EA-18G的機內載油量只有6.3噸,遠程飛行時需要外掛副油箱,從而大大影響了任務載荷能力。由此可見,殲16D的平臺性能要比美國海軍的EA-18G強得多,這也意味著其具備更大的作戰靈活性。

由於平臺性能優秀,殲16D在與現役的蘇-30MK系列、殲-11B、殲轟-7A等組成攻擊編隊執行對地(對海)打擊任務時,不用過多考慮平臺之間性能的差異對編組、飛行乃至攻擊作戰和自身生存能力方面的影響,整個攻擊編隊的作戰效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殲16D在電子戰技術上最關鍵的一項就是解決了高精度全向輻射源定位問題。從網上曝光的殲16D照片可以看出,其兩側翼尖掛載著外型與美軍EA-18G電子戰機上裝備的AN/ALQ-218(V)2類似的全新吊艙,這就是高精度全向輻射源定位系統。其採用了先進的短基線干涉儀原理,實現了對電磁發射源的精確定位和全向資訊接收能力,並且能夠管理、控制機載電子干擾吊艙對敵方地面或海面的多個輻射源進行“跟蹤-瞄準式干擾”,或者為機載反輻射導彈提供精確的目標指示。

高精度全向輻射源定位系統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一種機載戰術偵察告警系統,而具備獨立研製生產能力的國家現在只有美國和中國。需要說明的是,這種系統不僅本身技術難度大,裝機也不容易。因為這種系統的天線吊艙是需要成對掛在電子戰機的兩側翼尖的,而飛機的機翼在飛行中是上下擺動的,而且幅度還不小,這樣使得掛載翼尖的吊艙難以穩定。要想讓掛在翼尖的吊艙保證穩定工作,就必須在信號的後端處理上對機翼的擺動進行補償,這種補償演算法非常複雜。在殲16D出現之前,世界只有美國EA-18G能做到。

由此可見,掛在殲16D翼尖的吊艙雖小,但技術含量極高,對於中國空軍戰術電子戰機的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

殲16D的機載戰術干擾吊艙目前還不得而知。但從珠海航展上展示的KG300G戰術干擾吊艙來看,其採用了模組化結構,可以通過更換不同的模組來對付不同的威脅,吊艙能夠自動接收、分析、記錄威脅信號,對多個威脅信號進行告警和跟蹤,並且對威脅信號進行持續的強功率電子干擾。由此推測,殲16D將來掛載的干擾吊艙可能更好,只需外掛2~3個吊艙就能實現全頻段覆蓋。除了新型戰術干擾吊艙外,殲-16D可能還將裝備新型戰術通信干擾系統,具備對敵方各類通信系統(甚至是資料鏈系統)進行欺騙、干擾、壓制的能力。

殲16D所裝的有源相控雷達也將具備一定的電子戰能力。該雷達可與翼尖的高精度全向輻射源定位系統、尾部的雷達告警系統等配合,對敵方各類輻射源進行精確的截獲、定位,並通過集中一個或數個雷達波束對輻射源進行強功率干擾。

反輻射導彈是殲16D執行電子戰任務時不可或缺的硬殺傷武器。目前中國公開的反輻射導彈有“鷹擊”-91和CM-102反輻射導彈,其中後者技術水準更高,尺寸和重量都明顯小於“鷹擊”-91,但最大射程仍然達到了100公里,最大飛行速度超過3馬赫,導引頭採用新一代寬頻率被動雷達(頻率覆蓋範圍為2~18吉赫),具備記憶攻擊和先發射後鎖定的能力,能有效對抗雷達關機。以殲16D的掛載能力,作戰時掛載2~4枚CM-102反輻射導彈不會對機動性能造成大的影響,因而殲16D的電子戰硬殺傷能力是非常強的。

作者簡介:

石宏,資深軍事媒體編輯、撰稿人,深圳衛視特約軍事評論員,南方防務智庫顧問,曾在國內多家軍事雜誌發表過大量軍事裝備和防務類文章,著有《日本軍情》一書。

“亞太軍情觀察”作者均為資深軍事記者和評論員,專欄緊扣全球軍事熱點和動態,為讀者解析大國國防政策、地緣軍事動向、國際軍事技術、新型武器裝備以及軍事戰略思想等。

(來源:亞太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