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日报评论员马尧 **
最近,有两则新闻引起了军迷朋友的注意:5月12日,中船重工董事长胡问鸣在集团总部会见了巴基斯坦海军参谋长扎卡乌拉上将,双方就加强海军装备项目合作等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扎卡乌拉对中船重工成功下水首艘001型国产航母和向泰国出口S-26T潜艇项目成功签约表示祝贺。
会见结束后,胡问鸣向来访的客人曾送了一艘001A型航母的模型,这显示很不寻常的意义。5月16日开始,2017亚洲国际海事防务展在新加坡举行。今年正好也是新加坡海军建军50周年,将会举行盛大的观舰式。
这几天,来自各国的军舰纷纷聚集到新加坡樟宜海军基地,这其中自然少不了“中国制造”的展示。今年参加IMDEX的中国“血统”军舰包括泰国的“纳莱颂恩”号护卫舰、孟加拉国的“独立”号护卫舰、缅甸的“辛标信”号护卫舰,当然,还有最正宗的中国海军“黄山”号导弹护卫舰。
这两则新闻都证明了一个事实:中国出口军舰数量质量不断攀升,已经日益成为世界军舰市场上的一个重要出口国。
军舰可以说集工业之大成的武器装备,著名军事家粟裕曾将之称为小工厂。军舰出口因其技术含量高而一度成为中国军火出口的短板,而近年来多艘大吨位军舰的出口则显示出中国已经消除了这个短板。
那么中国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笔者认为原因有三:
首先是完整的工业体系是中国军舰出口数量攀升的物质保障。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陆海复合型国家,中国同时也是世界上仅有的三个洲际型国家之一(另外两个是美国和俄罗斯)。
按照国际关系理论现实主义流派大师肯尼斯·华尔兹的观点,现在,能够以先进技术装备陆海空三军的依然只是少数强国。国土面积与英国、德国相似的国家,在制造钢铁和电冰箱、以及提供学校教育、卫生设施和运输系统上可以达到规模经济,但在军事上情况就不一样了。
由于缺乏必要的电子终端,常规战争的复杂性以及高昂的代价,使中等强国不可能发展出用于陆海空立体战争的所有武器。大国之所以强大不只是因为它们拥有核武器,而且还在于它们拥有巨大的资源,从而能够在战略和战术层面上形成并维持各种权力,无论是军事权力还是其他方面的权力。
通向超级大国俱乐部的阻碍从未像现在这样的高,这样多。这一俱乐部仍将长期作为世界上最具排斥性的俱乐部而存在。
换言之,只有中国这样的大国才能建立完善的工业体系,从而生产出日益尖端复杂的武器装备。军舰就是这样的武器装备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因此日益成为中国军火出口的重点。
其次是中国地缘政治重心的转变也为军舰出口提供国家政策方面的支撑。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实施海洋开发”的战略,并制定了中国未来要成为海洋石油天然气开采强国和海运业强国等海洋经济开发的战略目标。
2003年,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和国家海洋局制定《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计划纲要》,第一次明确提出:“提高海洋实力(由海军力量,海洋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等构成)”,“逐步把我国建设成为海洋强国”的目标。
2006年2月,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把海洋技术列为中国中长期科技发展的5个战略重点任务之一。2007年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提出“十一五”规划要在现有五个统筹的基础上,确定并实施“海陆统筹”,推动中国海洋开发和陆地发展齐头并进。
2010年通过的国家“十二五”计划更加明确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以海富国、以海强国的目标,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2013年7月30日,习近平在主持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海洋强国研究第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我们要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陆海统筹,坚持走依海富国、以海强国、人海和谐、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通过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方式,扎实推进海洋强国建设。
海洋强国目标要求的提出,表明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建设海洋强国,已经成为国家重要发展战略。由此可见,中国的地缘政治重心已经从冷战期间的陆地转向海洋。在国家政策的影响下,中国的海洋事业发展迅速,军舰建造技术与数量均有大幅度增长,其出口量攀升也是顺利成章的事情。
最后是中国军工人的锐意进取也是军舰出口量攀升的重要原因。近年来,中国军工人奋勇拼搏,成绩斐然,001A型航空母舰、055型驱逐舰、052系列驱逐舰、054系列护卫舰、056型护卫舰、094型弹道导弹核潜艇、095型核攻击潜艇、039系列常规潜艇等先进装备都是他们的杰作。
世界军事强国俄罗斯也开始从中国进口舰用发动机。自潘镜芙后,朱英富等名字也日益为世人所知。正是中国军工人在军舰设计与制造领域的杰出成就使中国军舰声名鹊起,从而带动了出口。
综上所述,中国军舰出口量攀升是各种有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展望未来,中国将会在世界军舰市场上占有越来越大的份额。这将是改变传统武器装备市场战略格局的重大事件。
作者简介:
作者马尧,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特约研究员,国际关系专业博士,著名时事及军事评论员,从事地缘政治思想和军事装备及战略战役战术理论研究,澎湃防务军事顾问,曾在《参考消息》、《南方周末》、《解放日报》、《新民晚报》和中国社会科学网等报刊和新媒体发表评论文章300多篇。
“亚太军情观察”作者均为资深军事记者和评论员,专栏紧扣全球军事热点和动态,为读者解析大国国防政策、地缘军事动向、国际军事技术、新型武器装备以及军事战略思想等。
(来源:亚太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