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寬鬆”遭遇政策困境

APD NEWS

text

圖為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伯南。 新華社發。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伯南克當地時間18日在國會聽證時重申,美聯儲在必要情況下會採取進一步貨幣刺激行動。此前,市場人士已紛紛猜測美聯儲會否又將在何時推出第三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E3)。

市場的博弈心態表明,美聯儲等貨幣當局在超寬鬆貨幣政策成為“現在時之後遭遇政策困境。

自2008年底以來,伯南克掌舵的美聯儲已將聯邦基金利率降到零至0.25%的歷史低位,美聯儲還通過兩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購入大量美國國債和房利美等機構發行的抵押貸款證券,並在上月宣佈將資產負債表調倉的“扭轉操作政策延期至今年年底。短短數年,美聯儲資產負債表已由金融危機前的不足1萬億美元猛增至目前的約2.9萬億美元規模。

放眼全球,執行超寬鬆貨幣政策的不僅只有美聯儲。歐洲央行、英國央行、日本央行等發達國家貨幣當局近年來頻繁使用降息、量化寬鬆等貨幣政策,以扶助實體經濟復蘇。但是,目前發達經濟體的復蘇態勢總體疲軟,失業率高企,巨量流動性並未轉化為實體經濟增長的充沛動能,令人擔心美歐等發達經濟體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流動性陷阱。

治病需先問疾。美國等發達經濟體當前的經濟困境並非貨幣政策所致,也難以用貨幣政策治愈。當前,美國企業運營和經濟增長主要面臨大選前財政政策不確定性和國內有效需求不振等挑戰。

美聯儲的貨幣之劍多次出鞘,意在進一步推高資產價格,同時壓低中長期利率,以鼓勵民眾消費和企業信貸。但樓市泡沫破裂之後,美國家庭債務依然處於較高水準,居民若無大幅增加消費的意願,企業也不會在現有產能利用率不高的情況下盲目擴大投資,巨量流動性只能停留在金融體系之內。

業內人士認為,美國經濟當前不缺乏流動性。美各類國債的收益率都降至其建國以來新低,除法定準備金以外,銀行資產負債表上還有約1.5萬億美元的現金流,足以應付正常的企業貸款需求。研究美聯儲的知名美國學者艾倫·梅爾策指出,美聯儲若繼續推出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將是藥不對症的愚蠢做法。

不僅如此,倘若過度使用超寬鬆貨幣政策,那將帶來負面效應。美聯儲的政策難逃操縱幣值和扭曲市場價格發現機制之嫌,多年執行的超低利率政策和膨脹的資產負債表對美國經濟將具有長期“毒性。當前過度使用減稅等短期政策以及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其實質是借助儲備貨幣發行國的鑄幣紅利,加大國內消費者的短期“財富效應,延續當前消費佔主導的經濟增長模式。這不利於發達國家開展中長期財政整頓,將降低其進行結構性改革的政策意願。

美歐等發達國家的超寬鬆貨幣政策已有成為“將來時的跡象,但政策出臺不難,穩妥收官不易。而且,在美聯儲大量釋放流動性同時,不排除他國央行為避免本幣升值開展競爭性量化寬鬆的可能。美國經濟學家約翰·泰勒警告,金融體系內的巨大流動性將造成隱患,如不回收這些流動性,終將導致通脹壓力抬頭;若過快回收這些流動性,銀行又會出現信貸萎縮並威脅實體經濟。

在發達國家經濟“金融化特徵顯著的當前,發達國家央行慣用流動性“阿司匹林的做法,被認為缺乏著眼下一代人福祉的中長期思維,或將助推資本市場投機文化。泰勒等專家就批評,一再量化寬鬆本身造成了不確定性,投資者開始與美聯儲等進行心理對賭,在下一波流動性“開閘前投資佈局。然而,脫離實體經濟繁榮的資本市場“盛宴往往預示著泡沫風險正在積聚。

美聯儲貨幣政策如何安全駛出危險海域,考驗著掌舵者的智慧與果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