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纽约时报》6月15日文章,原题:曾经的太空超级大国俄罗斯,如今与中国合作探索太空 63年前,苏联将第一颗人造卫星送入太空,将近4年后,又将第一名宇航员加加林送入轨道。即使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仍然是一个可靠的航天强国,并在过去20年中与美国一起建造和运营国际空间站。
现在,俄罗斯太空计划的未来取决于世界新兴太空强国——中国。
经过多年的承诺和一些有限的合作,俄罗斯和中国已经开始制定雄心勃勃的太空任务计划,将直接与美国及其合作伙伴的太空任务展开竞争,从而开启一个新的太空竞争时代,其激烈程度可能不亚于第一次。
两国已经计划2024年在小行星探测任务中展开合作。他们正在协调一系列月球探测任务,计划到2030年在月球南极建立一个永久性研究基地。
鉴于与美国的关系日益紧张,太空已成为中俄两国关系升温的一个自然延伸。
俄罗斯官员已经暗示,一旦与合作伙伴的协议在2024年结束,他们可能会退出国际空间站。俄罗斯列举了各种原因,但政治似乎是其中一个因素。俄国家航天集团总裁德米特里·罗戈津上周表示,如果美国继续实施影响俄罗斯航天计划的制裁,俄罗斯将退出(合作)。
美国海军战争学院国家安全教授琼·S·约翰逊-弗里斯说:“美俄的空间站合作一直被誉为各国即使在关系紧张时也能合作的象征,但现在这种紧张已经到了可以打破一切合作的程度。”
中国的太空探索起步较晚,但现在已跃居太空大国的前列,完成了俄罗斯和之前的苏联都未能完成的任务,包括上个月在火星登陆和部署一台火星车。
今年春天,中国发射了一个新的轨道空间站的首批模块,并可能很快在本周四将首批3名宇航员送入空间站。国际空间站退役后,可能只有中国拥有有人驻留的环绕地球的前哨。
中国在2003年将该国首批航天员送入太空,但却从未被邀请加入国际空间站的合作。美国国会在2011年通过的立法禁止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与中国航天局及相关公司进行任何合作,理由是存在间谍活动的风险。
俄罗斯和中国以前进行过太空合作。中国首批航天员穿的是俄罗斯的宇航服。后来,中国根据俄方的设计制造了自己的宇航服,中国一些火箭也采用了俄罗斯的设计。
如今,通过与中国合作,俄罗斯有可能追求那种雄心勃勃的科学远航,在后苏联时代,面临预算下降的俄罗斯无力独自实现这类目标。
忧思科学家联盟的中国项目经理格雷戈里·库拉奇说:“这是一种自然的伙伴关系。俄罗斯人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中国人有资源来资助这些任务。”
中俄关于月球前哨站的新协议表明双方合作程度在加深。最终,中国希望月球基地具备开发水、矿物和能源资源的能力(这些资源可以让航天员短期生存)并成为更深入太空探索的基地。
独立航天分析人士、关于太空探索的新书《争夺天空》的合著者纳姆拉塔·戈斯瓦米说:“一个永久性基地既有象征意义,也代表力量投射的能力。”(作者史蒂文·李·迈尔斯,乔恒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