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移入柬埔寨的中資與中國公民

亚太日报

text

亞太日報特約記者王其冰發自柬埔寨首都金邊: “這裏是一座中國城,三個月前,記者在柬越交界處的經濟特區採訪時,柬埔寨曼哈頓經濟特區協會副會長許朝陽介紹說,“中文是這裏的第一語言。“那麼有多少中國人呢?記者問。“幾百人吧。

從柬埔寨首都金邊驅車向東行140公里,進入柴楨省巴韋市,繼續沿柬境內的1號公路行使,依次可見龍旺、山東桑莎、大成和曼哈頓四個經濟特區,顯著的中文標牌是它們共同的特徵。

由台商投資的曼哈頓經濟是其中規模最大、建成最早的一個,目前駐有20多家企業,其中70%是台資企業,雇用2萬多名當地工人。整個巴韋區共有近4萬名加工製造業工人。

經濟特區

曼哈頓經濟特區的歷程描繪出“世界工廠的遷移過程。1998年,臺灣的美德醫療集團進入柬埔寨,正值臺灣製造業大量外移時期;2005年下半年,臺灣美德在柬埔寨投資開發曼哈頓經濟特區,次年投入使用,不巧遭逢世界金融危機,經濟特區乏人問津;直到2010年,才真正吸引到企業進駐,此時正是中國勞動力成本上升,加工製造業從中國東南沿海外移之時;東南亞國家——特別是柬埔寨、越南、泰國以及孟加拉——低廉的勞動力、急待就業的勞動大軍正需要“世界工廠。

回顧一下商品標籤,你可以看到世界工廠的行走軌跡:上世紀70、80、90年代“MIT(臺灣製造)風靡全球,隨後被“MIC(中國製造)取代;到了21世紀,消費者在北京王府井購買到的是MadeinCambodia,MadeinVietnam,MadeinBangladesh等國際品牌。

隨加工製造業轉移至這些東南亞國家的是中國的資金和管理技術。據中國駐柬埔寨大使館經商處提供的數據,截至2013年,在柬最主要的工業即制衣業領域,有將近300家中資企業設立服裝廠,占柬制衣企業總數的40%以上,投資總額超過6億美元。

許朝陽認為,柬埔寨最大的吸引力在於兩個因素:其一是柬埔寨作為低開發度國家,美國、加拿大、歐洲以及澳大利亞等對其進口商品給予100%的免關稅待遇;世界31個國家對柬埔寨給予優惠待遇。以鞋類為例,價格優惠率為17%。其二是低廉的勞動力成本。柬埔寨西部省份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負責人戴月娥曾告訴記者,中資投入西港經濟特區的開發,主要就是看中柬埔寨在國際貿易中享有的優惠待遇。中資企業在柬埔寨製造的產品享有優惠出口關稅,這是最重要優勢。西港特區由中國江蘇省紅豆集團與柬埔寨國際投資開發集團共同投資開發,至今已吸引了來自多個國家的54家企業入駐,區內從業人數約9000人,其中95%左右為柬籍員工。

加薪壓力

低廉的勞動力是成為“世界工廠的必要條件。2013年之前,柬埔寨工人最低工資為每月61美元。

2013以來,隨著物價上漲和柬埔寨反對黨救國黨的推動,工人不斷要求增加工資。目前經過勞資雙方多輪談判,已達到最低工資120美元。“我認為工人訴求增加工資有一定合理之處。柬埔寨是一個沒有物價控制的國家,近三四年來,物價以10%的速度增長。許朝陽說。

但是資本逐利而居,柬埔寨勞動力成本一旦突破臨界點,資本還會向勞動力更廉價國家轉移。柬埔寨政策制定者承受來自兩方面的壓力,一方面是工人調薪的訴求,另一方面是投資者撤資的可能性。柬埔寨制衣廠商會曾經警告說,如果按照工會所要求將基本工資上調到160美元,將有80%的工廠關閉。“我們可能會考慮向越南轉移。越南的工資會相對低廉。2013年底,柬埔寨工人加薪訴求行動在反對黨的鼓動下如火如荼,當時大成經濟特區的一位陳姓高管人員向記者表示。

柬埔寨政府不會輕易向加薪訴求屈服。服裝加工業與農業、旅遊業與建築業同列為柬埔寨四大支柱產業,是國民收入的主要來源。據柬官方宣佈,2013服裝加工業從業者達62萬,服裝紡織與鞋品出口總額50多億美元,工人年收入約10億美元,另有約200萬人從服裝加工業獲利。此外,轉移到柬埔寨的還有其他加工製造業,如自行車製造業。

柬埔寨全國目前約有6家自行車製造商,其中5家為台商,僅在柴楨省巴韋一帶經濟特區就有3家台商自行車製造商工廠。據柬商業部的統計報告,2013年,柬埔寨自行車出口歐盟達180萬輛,出口額為3億5700萬美元,同比增長了23%。柬埔寨自行車躍升為歐盟自行車第一大進口來源國。

勞資問題

巴韋一帶經濟特區的人員結構基本可以劃分為三層:頂層是臺灣高級管理人員或企業主,中層是大陸籍幹部和越南籍幹部,底層是龐大的當地產業工人。其中,頂層與中層各有少量大陸高管或少量臺籍中層幹部。許朝陽所謂中國城其實中國人比例並不高,只是在這個由加工制業帶動的人口聚集區裏,中國人佔據著明顯的地位。

由於地處邊境口岸,巴韋鎮最繁華地帶就是邊界上的幾家賭場。入夜的小鎮霓虹燈閃爍,越、中、柬三種文字的招牌觸目可見。飯館食肆的掌櫃有柬越混血的女子,也有來自中國北方的大漢。柬埔寨男人在街上開摩托車拉客,妻子在經濟特區裏的工廠車衣、制鞋。

中國駐柬使館經商處數據顯示,中資服裝類企業在柬埔寨雇用當地工人30餘萬人,占柬制衣業從業人員總數60%以上。中國加工製造業轉移,意味著甩掉了大量高成本的國內勞動力,而隨同資本轉移到海外的,只有少數中層管理人員。在中資工廠裏,他(她)們被稱為“指導工。針對5月13日以後在越南發生的排華暴力事件中,此間有分析人士認為,海洋鑽井平臺問題固然是主要事由,但平日裏聚結的勞資恩怨也可能成為暴力事件的催化劑。受衝擊企業不但包括陸、港、台資,新加坡、韓資企業也有遭到破壞。工資低廉的本土產業工人借此發洩對資方的不滿

海外風險

與投資東南亞其他國家相比,中國投資者進入柬埔寨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中柬兩國之間特殊的友好關係。中國是柬埔寨的第一大投資國,中國在柬埔寨主要投資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如水電水利工、電網建設、修路造橋等造福民生等方面工程。

5月13日越南發生反華暴亂後,柬埔寨官方即警告在柬的越僑,不允許其在柬埔寨土地上進行反華活動。柬副首相兼內政大臣薩肯宣佈,在14日至20日期間,約2000名中國商人和遊客從越南入境柬埔寨,柬埔寨把這些中國人視同國際遊客,給予居住和旅行方面的安全保障。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數十萬在柬埔寨經商或務工的中國公民沒有風險。近兩年柬埔寨發生的涉及中國經商務工者生命財產的幾宗案例,無一不在居柬中國公民心中留下陰影:

2012年10月柬埔寨國父西哈努克逝世之後,先後有兩名中國指導工因在西哈努克葬禮期間,未能表示足夠的尊重,督促工人照常生產,在工廠內引發騷亂,最後以汙損國父像片、不尊重王室罪被起訴。兩名中國人結果被判罰款並驅逐出境或自㣔離境。

2013年2月,新加坡在柬埔寨投資的人數達7000人的永華制衣廠宣佈破產,數十名中國籍管理層工資化為泡影。

2013年8月至2014年初,柬埔寨實力制衣廠工人罷工,部分中國籍管理人員因未回應罷工,遭遇人身安全威脅。

2013年7月,西哈努克港一名中國籍工程承包人員在家中遇害。

2014年1月,金邊郊區一中國籍務工者夜間被搶劫時遭遇車禍,不治身亡。

2014年5月,柬埔寨首都金邊加華工業園區一帶發生一樁兇殺案,死者為中國重慶籍張姓女士,是一家小型制帽廠廠主。柬埔寨警方日前偵破此案,兇手為廠主早先雇用的工人。

柬埔寨川渝商會會長劉二黎、秘書長張彬古道熱腸,曾多次參與救助危難中的中國同胞行動。張彬對記者說,“每一個在海外的中國人都應注意安全防範,應該想著買份保險。張彬看到,每有中國人在海外遇難,家庭得不到有效的損失賠償,所有善後只有靠同胞或同鄉的捐款支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