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莫迪“東進政策”都瞄著誰?

亚太日报

text

印度總理莫迪(右二)在2014年于澳大利亞布里斯班召開的G20峰會上,新華社發。

【亞太日報訊】據新華國際客戶端報道,日前在緬甸首都內比都舉行的東盟峰會上,印度總理莫迪公布了印度新出臺的“東進政策,並努力令東南亞國家領導人相信,印度政府非常重視促進與該地區的關系。日本外交學者網站日前發表普拉尚特·帕拉梅斯瓦蘭的文章,分析印度方面此舉的目的和意義。

【莫迪“喊話】

11月12日,莫迪在東盟-印度峰會上說:“經濟發展、工業化和貿易的新時代已在印度拉開序幕。在此後一天的東亞峰會上,莫迪在演講中重申這點,強調自其執政的6個月來印度政府對該地區非常關注。

莫迪有意發表此番言論,試圖釋放信號,表明針對東亞、特別是東盟,將采取更加以行動為導向的政策。這與印度原本的“東望政策形成鮮明對比。“東望政策最初是納拉辛哈·拉奧在上世紀90年代制訂的。“東進一詞最初是由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在2011年7月訪問印度時發表的演講中將其推廣開來的。在演講中,她鼓勵新德里“不僅東望,還要與東部打交道,東進。

在其首次參加的東盟-印度峰會上,在面向東南亞國家領導人的演說中,莫迪強調了關於在未來數年內推進東盟-印度經濟關系的具體建議,包括建立專門的項目融資工具,搭建信息高速公路,以及邀請東盟國家參與印度正在進行的經濟轉型。

莫迪分別與東南亞各國單獨舉行了會議,包括新加坡和緬甸。新加坡目前是新德里在該地區最強有力的夥伴。緬甸是東盟中唯一與印度擁有共同的陸地邊境的國家。莫迪和緬甸總統吳登盛都審查了正在進行的重要的聯合基礎設施項目,比如印度-緬甸-泰國三邊公路和加拉丹運輸項目;而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則邀請莫迪於2015年訪問新加坡,紀念印新雙邊關系50周年。

【國內外如何反應】

迄今為止,莫迪發出的信息在東南亞和印度國內都很好地被接收到了。泰國總理巴育稱贊莫迪的“走進印度提議,稱這也是自己國家的潛在模式。印度中央邦首席部長希夫拉傑·辛格·喬漢在推特賬戶上留言說,莫迪將東盟-印度關系與印度本國的經濟改革聯系起來,這一信息“應該預示著印度的新時代即將到來。

象征性地,莫迪也一直使用網絡媒體來推波助瀾。除了積極地在推特網上發布關於自己會議的消息外,莫迪還在照片分享網站Instagram網上發表了他的第一個帖子,一張緬甸國際會議中心的空舞臺的照片。東盟峰會就在該會議中心舉行。東盟秘書處隨後將其囊括進了第25屆東盟峰會“重要的第一次列表中,發表在其臉譜網頁上。

盡管受到這種熱情接待,可印度有些人已經提醒說,莫迪必需迅速證明,印度的“東進政策可以取得實際成果,促進與東盟的關系。印度專家、觀察家研究基金會著名研究員C.拉賈·莫漢在《印度快報》上說,考慮到新德里一直在拖東盟主導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的後腿,莫迪需要提交貿易成果。人們期待該協定將在2015年前達成。印度前駐緬甸大使V.S.塞沙德里在11月13日的《印度教徒報》上寫道,印度和緬甸應該立即設立一個高層雙邊機制,審查基礎設施項目的進度,拓寬磋商範圍,將“軟基礎設施囊括在內,這包括交通和運輸協議。

【美媒旁觀】

美國石英財經網11月13日發表薩普塔里希·杜塔的一篇文章,題為《莫迪希望“東進,但追上中國不容易》。

近年來,印度與東盟經濟關系的發展始終缺乏活力,與之相比,中國一直快速前進,於2009年成為東盟最大的貿易夥伴,並在最近5年內繼續在該地區取得深入進展。因此,如果印度現在希望“東進,而不僅僅是“東望,就需要加緊努力、以期趕上中國。

從2000年到2013年,在東盟國家的外貿中,中國所占份額從4.3%激增至14%,與此同時,印度所占份額僅增加一倍,從1.3%增至2.7%。自2005年來,印度與東盟一直在就自貿協定舉行談判,但直到今年9月,才達成關於服務業和投資的協議,距當初談判開始已將近10年。關於貨物貿易的自由貿易協議於2009年簽署,2010年生效。

除了這些拖延,印度與東盟間貿易的發展也受到連通度問題制約,印度與東南亞間只有唯一一條可行的陸上通道,即通過緬甸。東盟和東亞經濟研究院2011年的一篇報告指出:盡管中國和印度都是該地區的新興經濟超級大國以及東盟的近鄰,但與中國相比,印度在東盟的曝光度仍然有限,這當中有歷史原因,也反映出印度與東盟的地理連通度較弱。隨著緬甸如今走出數十年來的與世隔絕狀態,印度有了一個改善的契機,應立即行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