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病毒“赛跑”的流行病学调查员:“我们必须抢时间”

中国新闻网

text

流调小组争分夺秒地撰写流调报告。 供图

中新网上海2月15日电 (郭文绮 许婧)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至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尽一切可能切断传染源,杜绝输入和扩散。流行病学调查(简称“流调”)小组的工作,正是整座城市疾控的缩影。

自1月20日起,上海每日通报新冠肺炎的确诊病例和疫情动态,并逐渐增加了确诊病例的具体区域分布和涉及场所情况。

与时间和与病毒“赛跑”的流调人冲锋在疫情处置第一线,在感染病房直面病人,承担每一例疑似和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临床样本采集后收样工作。

“你再好好想想,你们当时几人,几点从老家自驾到上海的?途中有没有经过服务区?在几个服务区停留了?在服务区停留期间有没有买过东西?接触了什么人?他们有没有发热等症状?接触的服务人员有没有戴口罩?”

亓德云副主任医师是上海市虹口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少儿眼病防治科科长、九三学社社员。自年前至今,奔波各处医院,隔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对疑似病例接连抛出类似调查问题已成了她的工作常态。

因为突如起来的疫情,原本计划春节回老家看望父母的亓德云取消了预定好的车票订单,自愿担任虹口区流调小组组长。

亓德云和她的“战斗装备”。 供图

亓德云介绍说,当发热门诊判定病人为疑似新冠肺炎病例并上报后,对应辖区的疾控中心就会第一时间安排流调小组赶到医院,结合病例的临床特征报告,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取样相关事宜。

流调小组会将收到的病例标本第一时间送往疾控中心的病原实验室进行核酸检验,上海市卫健委组织的市级专家组会结合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判定是否为确诊病例。

一旦确诊,专用的救护车将转运病例至定点医疗机构进行隔离治疗。随后,根据流调报告,疾控中心的密切接触者管理团队和消毒组会出动,与社区一同追踪可能患病人员,并对病例涉及的各种区域和公共场所、交通枢纽、公共交通工具等加强消毒。

“我们中心组建了12个流调小组,分为早八点至晚八点、晚八点至早八天的早晚班模式,接到疫情通知后值班的小组依次出动,直到完成病例的所有流调报告才算结束当日工作。我负责的第一例流调是在1月22日,后面做了太多次,实在记不清次数。”亓德云说。

“集合,准备出发!”对亓德云来说,每一次电话铃声响起,每一例疑似病例上报,都是出征的号角。放下手中未尽的午饭,召集组员,核查“战斗装备箱”中的口罩、防护服、眼罩、免洗消毒液、流调资料、生物样本转运箱等物资,即刻奔赴医院。

根据医院的环境条件,流调小组会通过内线电话或现场询问调查。进入隔离病房前,先要按照二级防护标准一层层穿上“战袍”,将自己全副武装。接着是围绕病例的基本情况、就诊情况、发病前14天旅居史、发病后的活动轨迹、有没有可疑的病例接触、可疑的环境暴露等做详细调查。

亓德云将流调工作形容为“要像‘警察破案’般寻找一切可能传染的蛛丝马迹,摸排感染来源、传播方式和可能的感染者。”

疑似病例的传染病报告卡需在2小时内上报,流调报告需在当天内完成。

“这场战斗,就是在跟病毒赛跑,我们必须抢时间!”完成现场调查返回中心后,亓德云就要开始着手撰写流调报告。根据病例自身活动轨迹情况,从现场流调到完成报告的撰写,简单的需要5个小时左右,病例复杂的有时长达12小时。

“我们知道我们是谁,我们知道我们面对的是什么,我们更知道我们为了谁!”亓德云一直将这句话当作支持自己的信念。

她说,很多医务工作者为打赢这场战役在日夜奋战,“我只是其中普通的一员,能加入到这场抗击疫情的战斗中,我感到非常光荣与自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