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學者:香港政改亟需共識

BBC中文網

text

7月1日,在香港發生的“佔中行動讓讓香港政治情況成為國際關注焦點。7月12日,英國廣播公司發表了英國學者夏添恩(Tim Summers)對此事件的觀點文章。夏添恩是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中國項目高級諮詢研究員,他在文中分析了今年香港就政改問題產生的辯論和未來前景,現摘編如下:

7 月 1日發生的大規模遊行示威讓香港政治情況成為國際關注焦點。這一遊行發生之際,正值香港根據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從英國回歸中國17週年之時。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香港現在是中國的一部分(即“一國),但它有個獨特的“兩制。

在這一天發生遊行示威已經成了一年一度的慣例,但今年值得關注的特點是它的規模(儘管對實際參加人數有爭議),而且之後一小群抗議者還組織了他們稱作“佔中的演習行動。這一行動參與者聲稱:如果“真正的普選不能實現的話,他們就要威脅擾亂香港的主要商務區域。

政制發展爭議

這些抗議活動最直接的原因是目前香港政制發展的不確定性。今年,香港政府圍繞2017年下任首席行政長官(即香港政府的領導人),以及立法會的選擇問題展開了公眾諮詢。中央當局已經同意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的產生可以分別在2017和2020年通過“普選進行。對於實際上是怎樣的“普選的辯論愈演愈烈。

爭議的主要問題一直是如何依據《基本法》第45條組成“具有廣泛代表性的候選人提名委員會。《基本法》這一中國法律實際上一直起到香港憲法的作用。 “泛民主派 呼籲要求採取某種在提名過程中直接反映民意(或稱“公民提名)的做法。而香港政府及大陸評論者說:公民提名顯然無法接受,因為它需要對《基本法》做出前所未有的修正。經過多月的爭論,兩種意見的對立日益尖銳。

6月下旬,“佔中組織了一場非官方全民投票,主要是在互聯網上吸引了大約80萬名選民。至此之後,政治對立的氣氛進一步加劇。

儘管如此,“一國兩制 依然穩固

圍繞這些問題進行的自由的公共辯論,大量的公眾抗議活動和香港立法會中越來越不守規矩的行為,恰恰顯示了香港充滿活力的“兩制。 在中國其它地方,這些現象都不可能發生,也不會出現任何“普選行政長官或立法會職位的條款規定。這是讓那些在中國大陸關注香港的政制之爭的人士既感興趣又心中嘀咕的現象。

但是,有些人認為目前存在對“一國兩制日趨嚴重的威脅,而批評者也在6月初中央政府發表的一份白皮書中找到了他們攻擊證據。

白皮書是需要更詳細的討論,但也許最具爭議的部分是有關香港司法的一個段落,而香港的司法獨立是在《中英聯合聲明》和《基本法》中得以確認的。批評者說,這份白皮書暗示中央把香港的法官看作是香港政府的一部分, 而要求他們“愛國。這被視為威脅了司法獨立。

這份白皮書的英文譯本用了“administrate去翻譯中文原文裏面所用的“治。這個翻譯有商確的餘地。“治理跟“港人治港是同一個層面的意思。至少,這份白皮書的原文沒有把法官們稱作是香港的執政管理者(administrators)。

雖然“愛國者這個概念本身可以說是模棱兩可的,但也許應該重溫1984年6月鄧小平的評語。鄧小平說,“愛國者的標凖是,尊重自己民族,誠心誠意擁護祖國恢復行使對香港的主權,有意願不損害香港的繁榮和穩定……。我們不要求他們都贊成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只要求他們愛祖國,愛香港。

擔憂這份白皮書反映中央意在重新定義與香港關係是沒有根據的。其實,如果通篇仔細閱讀白皮書全文,可以得出的結論是:中央是在重申“一國兩制的長期政策。

政治: 究其精神,而非咬文嚼字

初衷可能是這樣,但事與願違,這份白皮書引起香港各界很多人士的反感。根源是香港政治及香港人對其主權國家的觀點。

長期以來, 許多香港居民很擔心中央將設法在回歸後對香港政府實施過大的影響。同時,香港人面對來自中國內地越來越多的移民和遊客感覺困擾,後者在一個貧富差距加大的10年裏推高了房地產價格和店鋪租金。

這些問題,再加上有關政制發展的爭議,都使得香港政治中出現了一些現象,包括日益分化對立的看法,以及那些反對政府人士越來越有對抗性的行為。這就是“佔中運動出現的背景。

就香港政治發展的前景,關鍵的問題是:是否能就一個更好和更民主的立法和行政長官選舉達成足夠的共識。 很顯然,需要這樣的共識,因為任何對現行程序的更改都必須經過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香港立法會三分之二議員和香港首席行政長官的同意,之後才能生效。達不成這一共識,即使經歷了今年漫長、 炎熱的夏天的各種政治動蕩後,香港就如何普選行政長官的辯論仍可能毫無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