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张明大使:无端指责抹黑中国无益于维护欧洲利益和价值

text

原标题:驻欧盟使团团长张明大使就中德欧领导人会晤举行德国媒体专场吹风会

2020年9月11日,驻欧盟使团团长张明大使就即将举行的中德欧领导人会晤举办德国媒体专场吹风会,德国《商报》《南德意志报》《法兰克福汇报》《时代周刊》和德新社驻布鲁塞尔高级记者出席。以下是吹风会实录:

张明大使:欢迎大家出席今天的吹风会,也很高兴有机会同德国媒体朋友们交流。

今年是中欧建交45周年,也是中欧关系的大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但并没有阻断中欧双方的沟通交流。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等中方领导人以通话、致信等方式,同欧方领导人保持密切联系。六月,中欧举行了第二十二次领导人会晤。之后,刘鹤副总理与东布罗夫斯基斯执行副主席共同主持了第八次中欧经贸高层对话,韩正副总理同蒂默曼斯副主席就应对气候变化等绿色领域合作进行了深入交流。就在昨天,中欧还举行了首次数字高层对话。这些都充分展示了中欧推进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决心。

9月14日,习近平主席将同德国总理默克尔、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共同举行中德欧领导人会晤,就中欧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深入沟通交流。这种会晤形式在历史上还是首次。我们期待通过此次会晤增进中欧政治互信,推动务实合作,进一步发出中欧共同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携手促进世界疫后复苏的积极信号,为“后疫情时代”中欧关系和世界和平发展注入信心动力。

我注意到,随着德国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并将对华关系置于优先议程,德国媒体发表的中欧关系报道数量也在显著增多。你们今天一定带着很多问题而来。下面,我愿意回答大家的问题。

中欧投资协定:双方努力推进谈判,致力于如期年内完成

南德意志报:国有企业是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的一个关键问题,欧方希望中国取消对国有企业的特殊待遇。但中方前一段时间出台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提出要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中方此举似乎同欧方愿望背道而驰,中方是真心愿同欧盟达成协议吗?

张明大使:中欧投资协定是双方高度重视的一项双边议程,已谈了好几年,近两年来谈判进程加速。特别是在疫情对世界经济产生深刻影响的背景下,中欧努力推进谈判,致力于如期在年内完成,这本身就具有特殊意义。它释放出共克时艰的积极信号,有利于增强双方企业经营的信心,将助力疫后全球经济复苏,共同维护开放的贸易投资环境。

毫无疑问,大家都很关心谈判进展。今年初以来,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已进行了六轮。“公平竞争”项下议题取得了重大进展,第八次中欧经贸高层对话对此予以了确认。此外,双方在可持续发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这两个议题下加紧谈判,不断缩小分歧,寻找潜在着陆区。9月下旬,中欧双方团队将举行新一轮谈判。我们期待谈判继续取得新的重大进展,最终如期完成这项工作。

谈判取得的这些进展是双方密切沟通合作、相向而行的结果,未来仍需双方共同努力。本周三,我同前欧委会主席普罗迪先生共同参加了一个研讨会,他的发言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他谈到,中欧双方都有发展彼此合作的愿望,也都需要做出妥协。妥协是谈判的重要艺术,也是政治的最高艺术。中欧双方需要继续相互合作、密切沟通、相向而行。

当然,我们的雄心不应止于投资协定。希望中欧双方在达成一项全面、平衡、高水平的投资协定后,着眼长远、继续努力,尽快开展自贸协定可行性研究,启动自贸进程。

国有企业不仅存在于中国,在世界各国也都普遍存在,比如德国、法国等欧盟成员国。过去几十年,中国国有企业经历了重大改革,现已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市场主体,运作也完全实现了市场化。世界贸易组织坚持“所有制中立”原则,国有企业不应因所有权问题受到歧视。

德新社:在中欧投资协定谈判中,中方做了哪些妥协?中方希望欧方做出哪些妥协?

张明大使:去年中欧领导人会晤期间,双方领导人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就是在2020年完成中欧投资协定的谈判。刚才我介绍了,双方一年多来认真落实领导人共识,推动谈判取得重大进展。此外,中欧还达成地理标志协定,签署两份航空安全协定,都是实实在在的成果。至于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双方都做了哪些妥协,鉴于谈判仍在进行中,我不便透露。当协议最终达成的时候,大家都会看到。

中欧关系:只有合作与伙伴才是打开未来大门的钥匙

法兰克福汇报:我在同欧盟官员的交谈中了解到,中方对欧盟自2019年初以来以“制度性对手”定义欧中关系感到不满,这是什么原因?

张明大使:中欧建交45年来,双边关系取得长足发展,这可能是当时作出建交决定的前辈们难以想象到的。其间中欧还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既体现出双方如何看待对方,也反映了中欧合作的战略意义和全球意义。无论从中欧关系发展的历史还是现状来看,中方都认为双方拥有强大的伙伴关系,充分体现在诸多领域及国际事务层面的密切合作中。

欧盟去年出台政策文件,将中国定位为三个角色:伙伴、竞争者和制度性对手。彼此互为伙伴,这是中欧双方长期来的共识。对于竞争者的定位,我也认同,任何合作伙伴间都存在竞争。中欧之间是良性的竞争,可以称之为“合作式竞争”。对于制度性对手,我认为这不符合事实。中欧拥有广泛共识,包括维护多边主义、反对保护主义,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中欧也拥有巨大共同利益,双方已互为第一或第二大贸易伙伴,双向投资发展迅速。这不仅惠及双方人民,也有力推动了世界经济发展。在国际地区热点问题上,中欧合作十分密切,比如伊朗核问题上,这对维护地区和平稳定非常重要。

中欧之间没有地缘战略冲突。当然任何一对伙伴间都会出现分歧和摩擦,但若是由于存在一些分歧和摩擦就将对方视为对手,那么就可能处处皆对手,世界就不太平了。希望欧方慎重考虑制度性对手的定位。同时,无论欧方如何定位,中方依然会坚定地推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展。我们坚信,只有合作与伙伴才是打开未来大门的钥匙,相互对抗、互为对手无法让世界更美好,也不会有助于解决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法兰克福汇报:您如何评价本届欧盟机构领导人?他们对华态度似乎日趋强硬。从第二十二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后中方的表态看,中方似乎乐于同欧方开展这种开放坦诚的对话?

张明大使:新一届欧盟领导机构上任近十个月以来,延续了欧盟重视对华关系的政策,这段时间中欧高层互动十分频繁。从这些密集的交流中,我感受到双方合作的意愿依然强劲。国际形势在发生变化,中欧作为伙伴拥有共同利益,对全球治理健康发展有共同责任,也存在许多共识。同时,双方都不回避双边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和误解。即便是涉及到中国内政的一些事务,中方坚定拒绝外部干涉,但作为伙伴,依然是本着真诚坦率的态度说明中国的有关政策与实情,努力通过沟通使欧方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发展战略和政策举措。

中国从来没有帝国主义的基因

法兰克福汇报: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在西班牙媒体上发表长文,称中国意图将国际秩序转变为具有中国特色的选择性多边体系,使经济和社会权利优先于政治和公民权利,您对此作何回应?

张明大使:我阅读了博雷利高级代表的文章,对其中部分观点表示赞同,另一些却无法苟同。比如文章称中国为“新帝国”。中国确实是拥有50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大国。即便人们将古代中国称为“帝国”,但中国从来没有帝国主义的基因,历史上从未做过征服、殖民、掠夺等具有帝国主义特征的事情。文章也提到600年前伟大的中国航海家郑和率领庞大船队抵达印度洋乃至东非沿岸的故事,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鸦片战争以来,由于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侵略,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自那以来,中国人民坚持不懈地努力以恢复中华民族的主权、尊严和繁荣,也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为此,一代代仁人志士作出了艰苦努力和探索,但中国从未意图征服世界、掠夺他人、殖民他国。我们的目标很伟大,也很简单,就是让14亿老百姓过上体面、幸福的生活。为此,我们一心一意谋发展,这就需要持久和平的国际环境和开放的国际合作。这也是中国长期坚持改革开放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原因。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与世界各国携手合作,实现共同和平与繁荣。将它同“新帝国”联系在一起,完全是对中国发展意图的误判和曲解。

中国是当今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受益者、支持者和贡献者。我们没有意愿也没有能力对国际秩序进行“革命”,或是另起炉灶创造自己的体系。当然,随着时代向前发展,国际秩序也需要不断发展改革。这种改革需要经过国际社会所有成员,不论国家大小,共同参与,平等协商。

中国拥有14亿人口,要解决14亿人温饱问题,实现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已是一项非常困难的任务。我们能把这件事做好,就是对人类和国际社会做出的最大贡献。对此,我们希望得到欧方伙伴的理解和支持。

网络安全:希望欧盟走多边主义和国际合作道路

商报:中国最近发起了《全球数据安全倡议》,在数据安全领域提出了自己的关切,您能否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张明大使:网络是全球未来发展的基础设施。各国都重视网络发展,也高度重视网络安全问题。但实现网络安全不能靠单打独斗,更不能靠无端攻击抹黑和胁迫霸凌,唯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各方沟通合作。

9月8日,中方提出了《全球数据安全倡议》,呼吁各国秉持发展和安全并重的原则,平衡处理技术进步、经济发展与保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关系,强调要以事实为依据全面客观看待数据安全问题,反对滥用信息技术从事针对他国的大规模监控、非法采集信息,相关企业也不得在产品和服务中设置后门,非法获取用户数据、控制或操纵用户系统和设备等。

中方提出这一倡议是推动全球网络安全事业的一件实事。我们希望将其作为国际合作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的一个蓝本。希望包括欧盟在内的世界各国积极参与,各方可通过双边或地区协议等形式确认有关承诺,共同解决有关网络安全关切。

当前,国际上一些势力采取非文明方式处理网络安全问题。这明显违背多边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自由贸易等基本原则,对全球网络以及世界经济发展有害无益。欧盟素来坚持多边主义,维护市场经济基本原则,我们希望欧盟在网络安全问题上坚持走多边主义道路,走国际合作道路。

无端指责抹黑中国无益于维护欧洲利益和价值

时代周刊:您提到德国媒体关于中国的报道越来越多,您认为德媒涉华报道是否平衡,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张明大使:我的责任不是评判媒体报道,而是与你们坦诚地沟通交流。

南德意志报:中欧达成双边投资协定后,需经欧洲议会多数批准。如果“可持续发展”等内容不够扎实,我不认为欧洲议会将会批准协定。当前,欧洲议会在人权、香港、新疆等问题上对中国的批评声音越来越多,不信任在增加。中方如何应对这一情况?

张明大使:欧洲议会是欧盟的一个重要机构,中方同欧洲议会保持密切联系,我本人也多次应邀与议员们进行坦诚、充分的沟通。中欧投资协定谈判是中欧双方着力推动的重要议程,协定达成后,中欧双方均要履行相应的审批程序。因此,双方在谈判中都要为各自人民负责,协议也必须是双赢的。谈判完成后,双方政府都有责任向各自立法机构介绍协定内容。中方也会向欧洲议会和普通民众进行介绍,赢得更多支持。

我本人在布鲁塞尔工作已近三年,其间发现一个十分令人费解的现象,就是中欧中间相当一部分分歧往往涉及中国内政,而不干涉内政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我注意到欧洲议会在有关问题上的一些表态。对于干涉中国内政的企图,我们当然不能接受。同时,考虑到中欧全面战略伙伴伙伴,即使一些问题涉及中国内政,作为中国驻欧外交官我们也会坦诚地向欧方阐明中方立场。中欧在人权领域建立有机制性对话渠道,也正发挥积极作用。关于香港、新疆等问题,中方通过双边渠道或媒体也都认真负责地说明了事实真相。

我注意到,近年来一些涉华议题不断被炒作,过程基本可以分为三步:第一步,西方某个“专家”或机构抛出一份极不负责任、充满虚假信息的报告,对中国无端污蔑指责。第二步,西方媒体不论青红皂白一拥而上,不做任何调查,在没有任何实证的情况下极力炒作这些虚假信息。第三步,一些西方国家政府在同样没有任何调查和实证的情况下,接过媒体的炒作,将这些虚假信息变为对华关系中的问题。比如,把中国的反恐去极端化政策歪曲为大规模“拘留营”,把增加就业的惠民政策歪曲为“强迫劳动”,这显然是十分不公正的,对中国人民和政府是极大的不尊重。不知道某些西方政客是在维护所谓的利益和价值观,还是在打地缘政治牌?无论如何,政府、学术机构和媒体都应秉持公平公正态度,下结论前要充分地了解情况和掌握充足的证据。无端指责抹黑中国无益于维护欧洲利益和价值。总之,中欧要做伙伴而非对手,应真诚相待,坚持通过对话和沟通增进了解,加强互信,以建设性方式管控和解决彼此分歧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