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至60%,代表建议严控规模提...

界面新闻

text

2021年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备受关注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请大会审查。

针对高等教育方面,纲要草案明确,要推进高等教育分类管理和高等学校综合改革,构建更加多元的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60%;推进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作为衡量高等教育发展的相对规模,反映了一个国家提供高等教育机会的整体水平,是建成教育强国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指标。

“十三五”期间,我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4002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突破50%,实现了从大众化向普及化的历史性跨越。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 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了54.4%,已经进入了高等教育的普及化时代。因此,“十四五”期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0%实际并不存在任何问题。

“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时代之后,其实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高等教育的结构和质量问题,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的发展其实就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个是整体教育结构不合理,第二个就是整体的教育质量有待提高。”熊丙奇对界面新闻表示。

全国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及毛入学率。图片来源:教育部

界面新闻注意到,2021年3月1日教育部官网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共有普通高校2738所,其中本科院校1270所(含本科层次职业学校21所),高职(专科)院校1468所。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4183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4.4%。2003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只有17%,这一数据如今已经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在此背景下,“十四五”期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将何去何从,也成为近年来两会关注的话题。

全国人大代表、吉林外国语大学校长秦和表示,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超过50%,进入普及化阶段。到了这个阶段,高等教育供需矛盾发生了根本变化,需要对高等教育政策从战略上做出调整,更加关注高等教育质量和效益。

秦和认为,从国际视角,高等教育规模不是越大越好,绝不能一味追求毛入学率。当务之急,要更加严格控制院校设置,更加严格控制招生规模,严格质量考核,坚决遏制盲目扩大规模的惯性,督导引导高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现在我国的高校存在办学定位模糊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地方本科院校,他们不安于自身定位,而盲目追求高大上,结果导致了这些学校办学他的定位模糊,培养人才的结构和质量与社会需求产生比较大的脱节。”熊丙奇表示。

界面新闻注意到,为推动培养应用型人才、技术技能型人才,早在2014年,教育部就曾尝试推进600所地方本科院校转型。

“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学校都不太愿意接受,他们还是希望能够举办学术性大学,还希望能够增进硕士点、博士点,而社会也普遍把这些学校转型进行职业教育视为‘降格’。”熊丙奇说。

熊丙奇认为,国家提出对高等教育实行分类管理,建立分类评价,从而引导学校安于定位,办出高水平和特色。

今年两会上,针对“十四五”期间如何进一步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朱晓进认为,高等院校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应当顺应社会发展需要,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做到与经济社会发展同向同行。

朱晓进建议,进一步深化高校教育评价改革工作,推动学校综合考评机制、人才培养评价机制、教学科研评价机制等新一轮改革任务,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持续发力、稳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