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蹦燈”行車用語的流行和妙用

亚太日报

text

**編者按:亞太日報特約新華社駐韓國首席記者、前東京分社社長冮冶(圖),撰寫獨家專欄“舊聞新讀:日本鏡像

。回味其前後長達13年旅居東京的工作和生活。**

**一、歸來的自行車(點擊閱讀)

二、退回的交通違章罰款(點擊閱讀)

三、辦事認真的員警(點擊閱讀)

四、妙用“雙蹦燈 營造和諧行車氛圍**

我第二次常駐日本是從1995年6月開始的,從結束第一任任期時隔不到三年又回到了東京。駕車出行發現,駕校教科書上用於臨時停車的“雙蹦燈在當時有了新的妙用,作為表示“謝謝的行車用語在迅速流行。

我曾問過在日本公司工作的一位大學時代的同學:這一方便易行的行車用語是如何流行起來的?雖沒有得到十分確切的回答,但他說好像始於一個電視廣告,汽車駛過後,車尾部的雙蹦燈像眼睛一樣閃了兩下,對後車致以謝意。

今天的日本,幾乎沒有一位司機不理會或不會使用這一方便行車用語的,閃兩下“雙蹦燈向為您讓路的後車致謝,大家約定成俗。

想想看,在交通擁擠的高峰期,大家都在驅車趕路,您打了並線燈並了進來,或多或少地會影響到後車的行速,以這種簡便的方式(因為在車行進中您沒有餘暇打開車窗向人家擺擺手致謝)謝謝對方,人家內心中會感到一絲溫馨,一絲愜意。路面上,行車順暢,氣氛融融。

當然,前提是對方要理會這一行車用語。

在北京的一次老同學聚會上,一位在高校任教的女同學抱怨:打了並線燈,後車反而緊踩油門提速不讓你進來。乾脆,不打並線燈,趁你還沒有明白我的意圖插進來反而容易並線。

“後車不‘嘀’你才怪,我說。不過在北京開車,常常能碰到像我這位女同學的駕駛者,不打並線燈就斜插進來的事。

2008年12月,新華社一位社領導帶隊考察日本。四五天過後,這位社領導對我說,在街上竟然沒有聽到一聲汽車鳴笛。

相比而言,日本的街上確實要安靜許多,汽車鳴笛很少,大家禮讓行車。但也並非絕對,偶爾還是有一些計程車或性急者對你車開得很“肉或很魯莽給予鳴笛的。

有一次,我跟車與一位年輕記者同時出行。這位在北京練就了一身高超並線本領的年輕人簡直見縫插針般地在有序行進的車流中並來並去,非常扎眼,讓我跟車跟得很苦。無奈,我告訴坐在副駕駛位置上的另一名記者打手機給前車:規規矩矩地跟著車流走!

記得在日本駕校學車那會兒,教官在講授不必要的超車、並線危險性時舉過這麼一個例子,好像從名古屋到東京300多公里,兩輛車同時走高速公路,一輛遇車就超,一輛按正常規定的時速跟著車流行進,最後沒有相差幾十分鐘。有時為了這幾分鐘、幾十分鐘,所承受的風險和代價是截然不同的。

進入21世紀,中國快速跑入汽車社會,中國人有了自家車!

路面車多了,交通堵塞了,停車沒有位置了,出行反而比自行車時代更受限了,情緒變得越發焦躁了

行車,在汽車的海洋裏,我們雖不謀面,但您的行車習慣讓我對您的性情乃至涵養略察一二。行車,如同人與人交往,相互間有理解、有包容、更有對他人的尊重。

有時,也會有溫馨的提示。

一次在日本開車,後車趕了上來,司機降下車窗沖我說了什麼,我當時還沒有理會,過後發現他可能在善意地提示我:車後門沒有關好。(完)

作者簡介:冮冶新華社高級記者

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大學,長期從事對日報道及國際新聞報導,曾三次作為新華社記者常駐東京。

歷任新華社國際部亞太新聞編輯室主任、新華社北美總分社(紐約)中文編輯室終審發稿人、國際部發稿中心編委、東京分社社長。

現為新華社首爾分社首席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