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特朗普上台 中美關系或將穩中有變

新華網

text

【亞太日報訊】(記者石為 董小嬌) 2016年美國大選終於塵埃落定,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將成為第45任美國總統。這一結果令美國始料未及。未來四年,特朗普將怎樣領導美國?他能否如競選口號所言讓美國“再次強大”?未來中美關系走向如何?

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高祖貴在接受本網專訪時表示,在內政方面,特朗普上台後需應對一個因政治鬥爭而疲憊、分裂的美國,而且短時間內難以“治愈”;在外交方面,特朗普會有所調整,但不會發生根本性逆轉,對華政策亦是如此。

**美國社會“嚴重撕裂” 恐治愈不易

**

此次大選猶如一場人聲鼎沸的政治“真人秀”。大選伊始,特朗普便以“黑馬”之姿殺出重圍,盡管沒有任何從政經歷,背負反建制派標簽,多次遭遇“唱衰”,然而其“不按套路出牌”的競選策略卻迎合了廣大美國草根階層,特別是低教育白人群體。相反,代表精英階層的希拉裡雖然一路高歌猛進,聲勢浩大,最後卻黯然收場。

高祖貴說,在特朗普和希拉裡開始“交手”之時,美國國內精英階層、主流媒體以及學者都認為希拉裡的勝算更大;而實際上,特朗普對希拉裡的落後差距一直在縮小,特朗普並非“一朝逆襲”而是一直往上走到最後勝出。這個結果其實並不突然。

他表示,這一結果反映出美國多年社會問題的積弊,比如說社會分化、兩極分化、中產階級萎縮等問題,這導致越來越多的人對現狀不滿,對國家焦慮。由於兩黨對立,這些年來,美國一些重大變革並未取得很大進展。在這種情況下,特朗普舉出“變革”大旗,既迎合了普通美國民眾,也迎合了社會變化的趨勢。

在競選過程中,特朗普有意也好,還是共和黨內部分裂也好,客觀上把特朗普塑造成為廣大中下層民眾的一個形像代表;相反,希拉裡則被貼上了上層、中上層的“標簽”。特朗普以明顯的優勢勝出,實則反映了美國的社會分裂和階層分化。

高祖貴分析,此次大選加劇了美國的社會分化和對立。顯而易見,在選舉過程中,所有的主流媒體和精英階層,包括共和黨一些成員都站在特朗普的對立面。因此,選舉本身已經超出了兩黨對決的範疇,而是演變成一個精英階層對草根階層兩大陣營的選戰。

美國社會分化與幾大背景因素分不開。一方面,在過去幾十年全球化過程中,美國部分產業外移,導致現在的中產階級認為他們處境日益堪憂;另一方面,在美國社會結構的變化中,中產階級無論從人口總數還是財富總量都在下降,隨著不滿與日俱增,他們迫切需要尋求變革。另外,族群、族裔的變化也是一個原因。

毋庸置疑,勝選之後,特朗普需要面對的是因政治鬥爭而疲憊不堪、嚴重撕裂的美國。雖然特朗普在勝選講話中強調要重新團結美國,然而,這並非易事。因為這些分化不是一朝一夕出現的,而是長期累積下來的,彌合需要時間。除非出現大的改革,從經濟發展,產業政策,包括稅收、福利、醫改等等都出現較大變化之後,才有可能真的縮小社會分化,這些特朗普短時間內很難做到。

**中美關系不會逆轉 或穩中有變

**

在外交方面,特朗普並無經驗。上任後,是將延續奧巴馬的外交戰略,還是改弦易轍?尤其是中美關系,是將繼續磕磕絆絆,還是合理管控分歧?這些都備受關注。

高祖貴說,從過去中美關系來看,美國對華政策是民主黨和共和黨達成共識的結果。比方說,盡管在民主黨執政時期,奧巴馬的對華政策也是兩黨達成共識後才可能推行。因此,美國對華政策不會因為另一個政黨上台就發生根本性的逆轉。

希拉裡和特朗普在競選期間對於外交的表達側重點不同。比如說全球範圍內的美國外交政策,希拉裡強調亞太;特朗普則更多的強調是敘利亞、伊拉克、中東和反恐。

高祖貴認為,美國對華政策的框架不會發生根本性結構的改變,但側重點會有些調整。特朗普可能在經濟方面更加看重,包括經貿領域、金融、保護主義等。再者,特朗普對韓國、日本的態度也會影響中美關系的發展。

另外,特朗普上任後的中美關系還取決於他的外交團隊。因為特朗普本人並沒有太多經驗,其外交團隊格外重要。外交團隊怎麼組成、由什麼人組成、怎樣出謀劃策,具體影響中美關系的因素和特朗普外交團隊如何調整戰略相關。

不過,整體而言,特朗普會更加關注國內,因為美國民眾之所以選擇特朗普是因為美國國內面臨的問題亟待解決。特朗普曾表示,將用自己對經濟和商業成功的經驗來幫助美國強大。因此,內政和外交,孰輕孰重,特朗普在輕重緩急上會有所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