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客終究只是一時興起,轉瞬即逝嗎

亚太日报

text

【亞太日報 虞超】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口號的提出和隨后大規模出現的各大創客空間、孵化器,以及數量正不斷壯大的創客群體,讓許多不了解創客的人都誤以為,Maker們不過是一股熱潮的產物,并且言之鑿鑿的認為只要熱度褪去,這一群體就注定會消亡。

這其實是在不了解創客文化的人,在自以為對國家政策非常了解的情況下發出的無知論調。創客在某種程度上和日本的OTAKU(御宅族)有些類似,只是創客們宅的不是二次元少女,而是技術。這種源自西方的群體,極大程度的推動了發達國家民眾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創客們的出現更多的僅僅是好玩,在玩中去探索和發現,其中也產生了無限商機,當然這是后話,但這種源自社會文化的產物,已經持續了很久。沒有秋葉原,OTAKU依舊會存在;沒有E3,TGS,游戲宅的規模不會減少;沒有阿布扎比防務展,軍迷不會銷聲匿跡。同理,即使沒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口號,創客依舊是創客。

深圳的柴火創客空間隨著總理的到訪,一夜之間馳名全國,不過在總理視察前,柴火就已經在創客圈頗有名氣。不過創客圈有時就想熱愛ACG(Animation,Comic,Game,泛指二次元世界)的宅男宅女圈一樣,所有的活動都只在自己的圈子里開展,與之不同的是,創客圈偶爾會有對外開放日。總理的到訪以及口號的提出,一定程度上使普通人和創客之間的距離拉近了。

在過去的一年里,柴火又發生了什么呢?柴火創客空間創始人潘昊在上周六舉行的“最硬伍佰2016深圳灣開年盛典”上說,現在的柴火已經成為傳說中的“5A級風景名勝區”,每天要接待許多從全國各地前來參觀的游客,而原先在空間活動的創客們,不得不自己另尋場地,去玩自己想玩的東西——說白了,老創客們的行為,很大程度上都是源自興趣,沒有過多的商業目的。在那個物質貧乏的年代,不是有很多孩子喜歡做礦石收音機嗎,這其實就算一種創客活動,只是那個時候的人們還尚且沒有“創客”這種概念罷了。

既然有老創客,就同樣有新創客們。那些在總理視察深圳之后假如創客大軍的,有很多屬于新創客。一方面,他們加入這個群體的時間短,另一方面他們加入創客群體也不是單純的Just for fun,而是帶有一定商業目的,希望將自己的創業變現。正是由于這些新人的出現,“創客”的概念變得有些模糊,甚至讓外人產生誤解,以為“創客”不過是對創業者的另一種稱呼方式,潘昊說,甚至有理發店打出“創客”的旗號。

不可否認,許多創客的作品都包含了商機,想必這也是為什么總理會號召“萬眾創新”的重要因素之一,無數的孵化器、創客空間也看見了這些商機,因為有了好的創意,再加以孵化,對接合適的資源,一家未來的BAT或許就能出現。

創客熱潮的出現不能單純的看成政府號召的結果。應試教育極大程度上扼殺了許多人的創造能力,創客正是在人們意識到這種缺憾后極力彌補的重要方式。我們不可能依舊守著那些粗放型、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并以此保住我們“世界工廠”的名號,人口紅利已經用完,我國的人力成本越來越高,如果沒點有新意的東西,咱還怎么和列強在世界舞臺上玩兒?

創新民族復興,國家前行的動力,更是全社會的需求。假如沒有那句口號,依舊會有一大群熱愛創新的人聚在一起,去研究,去創造,去分享,即使有一天資本對創客的熱情消退,那創客也不過是回到最本源的狀態——為了自己的興趣而創新。但以資本的走向來判斷創客是否會消亡就過于功利也有失偏頗了。創客們的精神并不是充滿銅臭的,一個民族的創造力也不是金錢就能堆砌呃。

這個社會需要創客去宣揚他們的精神、理念,讓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創客,熱愛創客,加入創客的隊伍,這是總理的號召后,人們更應該去做的。創客文化應該走出創客圈,走入教育,當它真正融入每個人的生活時,才是創客真正消失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