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3月12日,美国纽约州州长安德鲁·科莫宣布,从3月13日下午5点起,禁止500人以上的聚集活动,并且与百老汇联盟达成一致,宣布取消当天下午5点之后全部41家剧院的31部话剧、音乐剧演出,直至4月12日。百老汇一直是美国人心中抗压能力强大的印证。而“演出必须继续”,更是成为了全世界剧场人的行事准则。 即使在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大爆发期间以及30年代经济大萧条期间,百老汇的演出都从未间断。在近几十年间,因为工会罢工等原因部分剧院也有过短暂停摆,但全面暂停却只在极端恶劣天气偶有发生。2012年和2016年,因为飓风和暴雪,百老汇就曾取消过2-3天演出。2001年“9·11事件”爆发后,百老汇只停演了两天,就在市政府要求下重新开门迎客。
此次长达一个月的全面停摆,在百老汇一百多年的历史中尚属首次。
作为全球商业演出的风向标,百老汇一直是纽约市引以为豪的娱乐精神所在,每年百老汇演出及其周边产业都为纽约市创造了巨大收入,上一个演出季,百老汇的观影人次就高达1480万,总票房高达18亿美金。
由于游客数量一直占据百老汇观众中的显著比例,2月下旬以来,各个剧目的票房都受到了不定程度的波及,就连长期一票难求的《狮子王》、《汉密尔顿》等爆款剧目都出现了票价降低、收入大幅度缩水等现象。
即便如此,百老汇联盟仍然鼓励剧院做好必要的防护措施继续演出。然而大幅涌来的退票电话还是忙得剧场主们焦头烂额。3月10日一早,为了鼓励观众进剧场,百老汇资深制作人斯科特·鲁丁还宣布为了鼓励观众在特殊时期支持剧场,自己的五个热门大戏(《雷曼兄弟》《杀死一只知更鸟》《摩门经》《西区故事》《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夫》)三月的所有余票统一下调至50美元。而平日里,这些演出的最低价座位也在100美元以上。
正当大家还在讨论这一措施的是非对错时,剧情在48小时内急转直下。纽约州确诊人数急增至两百例,大有蔓延之势。包括大都会歌剧院、林肯中心、卡内基音乐厅在内的纽约几家大型艺术机构纷纷宣布取消演出。大都会博物馆和当代艺术博物馆也开始闭门谢客。而此时百老汇布斯剧院的一名领座员被确诊感染了。剧场人和观众一时人心惶惶,联盟紧急召开内部会议商量对策。
近几十年,百老汇剧目的制作成本和运营成本不断攀升,能够实现盈利的剧目少之又少。制作人即使意识到疫情的严重性也只能为了回收,为了剧组成员有持续收入选择继续演出。
科莫和联盟的这一决定,把制作人们从两难的境地里解救出来。此前制作人们一直采取观望态度举棋不定。一方面他们担心,演出继续给观众和主创带来巨大的健康风险,另一方面他们又无法承担因为主动取消演出而面临的巨大亏损。而只有在政府勒令暂停演出的前提下,制作公司才能获得保险公司的赔付,将损失降至最低。
由于中断时间长达一个月,一些票房本就表现平平的剧目,可能会就此直接停演。而一些新筹备和新上演的剧目,可能产生现金流的断裂。 据华尔街日报预估,此次损失可能达1亿美金。而这可能只是开始。
每年的三四月份,都是百老汇新戏扎推上演的忙碌阶段,因为联盟要求,每年6月举办的百老汇戏剧最高奖托尼奖,都需要新剧目在4月下旬某个特定日期之前完成首演,从而获得提名资格。而3月12日到本年度截止日4月23日期间,就有16部新戏原计划陆续首演。
取消声明公布的当晚,就是伦敦大热音乐剧《六》在纽约的首演之夜,满怀喜悦的主创和卡司甚至都来不及庆祝。而其他的15部剧目此刻更不知何去何从。多数新戏无法在规定时间内上演,今年的托尼奖恐怕也面临着改期。
而作为和百老汇紧紧捆绑的伦敦西区,此刻演出还在继续。但随着疫情在英国的爆发,演出取消目前看来也只是时间问题。
早在2月初,英国舞台报就率先报道过疫情对亚洲巡演市场的影响和香港艺术节的取消,这是境外演出行业第一次感受到疫情的直接影响。不成想短短一个月内,全球演出行业已经纷纷中招。
演出产品的筹备期极长,而档期和规划的打乱,也意味着主创团队和制作团队过去一年甚至几年的努力都可能付之东流。面临经济和情绪的双重考验,这一次的创伤怕是要等到观众愿意放心大胆进剧场才能恢复。而这一天什么时候到来,我们无从知晓。
(文章部分内容摘译自纽约时报)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