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绿色低碳能源的代表,天然气想在中国成为主体能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天然气处于增储上产的快速发展阶段,能否成为主体能源,将取决于终端气价。”在10月20日-22日举行的2020中国国际LNG&GAS峰会暨展览会上,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中国石油大学教授张玉清表示。
他指出,这要求天然气上中下游全产链均须降本增效,提高与替代燃料的竞争性,以开发利用市场。
去年,天然气消费在中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为8%,与全球平均24%的份额相比,中国天然气消费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从人均消费量看,中国也远低于很多国家。2018年中国人均天然气消费量为202亿立方米,约为全球平均水平的40%,约为英国人均天然气消费量的8%,约为俄罗斯人均天然气消费量的6.4%。
2017年6月,发改委、科技部等十三个政府部门联合发布《加快推进天然气利用的意见》,提出逐步将天然气培育成为中国现代清洁能源体系的主体能源之一,2030年力争将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提高到15%左右。
价格是中国天然气成为主体能源的决定性因素。
界面新闻从上述会议上获悉,2019年国内风电度电成本约为0.38元,光伏度电成本为0.377元,折合气电价格承受力为1.5元/立方米;今年风电度电成本为0.3-0.4元,光伏度电成本为0.26-0.3元,折合气电价格承受力为1.2-1.6元/立方米。
事实是,目前发电气价远高于此。中国石油学会石油经济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朱兴珊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各地发电气价约2.2-2.7元/立方米,燃气电厂发电成本约为0.56-0.58元/kwh。其中,燃料成本占七成以上。
朱兴珊认为,气电成本与可再生能源成本不可一概而论,而是需要从经济成本和环保成本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在朱兴珊看来,发电是中国未来天然气消费增长的主要领域。2030年前,发电用气增量在天然气消费增量的占比将达35%。如果气电得不到长足发展,2030年天然气占到一次能源消费比例15%的目标将无法实现。
张玉清表达了类似看法。他认为,“十四五”是天然气发电的重要窗口期。如果丢失了这一机遇,天然气产业发展将受到较大影响。
截至2019年底,中国气电装机容量为9022万千瓦,同比增长7.7%,增速较上年下降2.9个百分点。这导致发电用气量增速从2018年的16.9%降至去年的7.8%。
去年,中国清洁电源装机占比提高至41.5%,气电占比仅约4%。
上述会议的与会嘉宾普遍表示,预计“十四五”国际天然气价格走势,将有利于气电发展,是气电发展的有力和关键时期,但仍然
需要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的支持
。
除价格外,中国天然气供应的安全保障,是决定其能否成为主体能源的第二大因素。
近年来,中国天然气消费量持续上涨。2017年,国内天然气消费量同比增长15%,2018年同比增长17%,去年同比增长9.4%。
与之相对应的是,天然气产量增长较慢。2017年,国内天然气产量同比增长8%,2018年同比增长10%,去年同比增长9%。
与会嘉宾普遍表示,受宏观经济下行、“煤改气”放缓、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等影响,预测“十四五”中国天然气需求总体保持中速增长,中国天然气供应宽松将是大概率事件。
中石油在上述会议上提供的数据显示,2035年,中国国产气供应潜力约5000亿立方米/年。其中,常规气2200亿立方米,页岩气约1000亿立方米,煤层气约500亿立方米,煤制气约1500亿立方米。
据张玉清介绍,目前中国常规天然气资源探明率约16%,资源潜力很大,处于增储上产快速发展阶段;探明未开发储量超过5万亿立方米,有很大部分储量可以投入开发利用。页岩气发展处于起步阶段,是未来天然气增储上产重要领域。预计未来中国天然气产量将持续增长。
此外,风光水火储一体化、源网荷储一体化的发展,形成了能源发展新动能,对气电发展带来冲击,是天然气成为主体能源的第三大影响因素。
今年8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开展“风光水火储一体化”“源网荷储一体化”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两个一体化催生了多能互补与多网协同发展的巨大潜力,为提升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和发展质量提供了巨大空间,同时为气电融入新能源电力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但与会嘉宾仍普遍表示,未来10-15年是全球天然气产业发展的黄金期。
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天然气市场研究所所长陈蕊预测,“十四五”期间,天然气在全球能源结构中占比将超过1/4。全球天然气市场先松后紧,价格触底回升,供需差由今年的2000亿立方米降至2025年的500亿立方米。
据她预测,“十四五”东北亚LNG现货均价为6.5美元/百万英热单位,高于2019年5.98美元/百万英热单位的现货均价。
陈蕊表示,世界天然气市场将呈现三大竞争关系:美国和俄罗斯抢占欧洲市场;美国和中东抢占亚太市场,并争夺定价话语权;俄罗斯和中亚将会聚焦天然气进口的路径依赖,并抑制出口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