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应急管理部门组建到位后全面履职的第一年。日前,应急管理部会同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国家减灾委办公室,对2019年各类突发灾害事故案例进行梳理,公布了应急救援、生产安全事故各十大典型案例。据介绍,2019年,全国生产安全事故总量、较大事故和重特大事故保持“三个下降”,自然灾害因灾死亡失踪人数、倒塌房屋数量、直接经济损失占GDP比重较近5年均值大幅降低。
这份应急管理年度“成绩单”,显然来之不易。响水化工大爆炸、山西沁源森林火灾、川煤集团杉木树煤矿透水事故……2019年,一幕幕灾难场景牵动着公众神经。面对重重危机和挑战,刚组建不久的应急管理部门,以快速、高效的应对,最大限度挽回民众生命和财产损失,成为公共安全的“定海神针”。
这份“成绩单”,离不开应急管理人的共同努力,但归根到底,这是应急管理制度改革的结果。2018年,应急管理部正式组建,《消防救援衔条例》同年施行,原有的消防救援从单一救援转型全灾种、大应急。这个新生的部门,不仅整合11个部门的13项职责,更重要的是,它确立了灾害事故应急的专业化、职业之路。全国防灾减灾救灾的组织和协调也有了“主心骨”,各类救援力量资源实现充分整合。这一更为先进的制度模式,给科学高效的应急救援,提供了有力支撑。
应急管理的专业化和职业化优势,在一系列事故灾害中展现无遗。比如,在福州“2·16”建筑坍塌事故中,不仅第一时间成建制、模块化调集消防救援专业人员和装备以及搜救犬到场实施救援,还运用先进科技成果,会同公安部门快速精准确定被困者位置。正是依靠专业、科学施救,17名被困人员最终被救出,且14人得以生还。
响水“3·21”爆炸事故发生后,应急管理部会同江苏省启动特别重大事故应急响应,消防、应急、公安、环保、卫生、武警等各方力量形成合力,现场救援、防控污染、抢救伤员等工作尽职到位。应急管理部门的统筹,使得部门间沟通顺畅,为协同、高效处置事故创造了条件,最大程度降低了事故危害和规模。而川煤集团杉木树煤矿“12·14”透水事故,更是在应急管理部工作组统一指挥下,各项应急资源高效运转80多个小时,创造了13名矿工全部获救的救援奇迹。
这些,无不显示相关应急救援不仅做到了专业突出、反应快速,还积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手机信号定位、无人机空中侦察,专业侦测仪器、各类工程机械等,让应急救援走向科学化。应急救援的统一调度、协同作战,不仅政府部门间充分配合,其他如军队、企业,以及专业社会救援队伍等力量也有效整合,凸显了强大的动员和组织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此前就曾指出,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既是一项紧迫任务,又是一项长期任务。应急管理“成绩单”的背后,是应急管理制度建设的成效初显,一个有中国特色的应急管理体系正显露雏形。
当然,也要看到,作为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各类事故隐患和安全风险交织叠加,易发多发,中国应急管理的制度建设永无穷期。而国家治理的现代化,也对应急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相关领域依然有着诸多优化和提升的空间。建设更为强大的应急救援能力,推动防灾减灾救灾的现代化,从而化解危机、护佑生命,我们仍然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