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就任美国总统已近8个月,很多人期待的中美关系转圜并未如期到来。拜登与前任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届政府在贸易、科技、军事等领域全方位打压、制衡中国的同时,并未中断与中国高层的交流与对话,还似有若无地释放一些中美关系缓和的利好信号。
本月1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约同美国总统拜登通电话,就中美关系和双方关心的问题进行沟通交流。习近平强调,“中美应该展现大格局、肩负大担当”,拜登表示,“两国没有理由由于竞争而陷入冲突”,双方都同意继续通过多种方式保持经常性联系。外界注意到,此番对话中,拜登没有提及新疆、香港、台湾等敏感议题。有舆论据此认为,拜登政府上台以来,对华强硬政策未达预期,未来对华政策可能转向,中美关系将逐步趋向缓和。
然而,友好对话的氛围尚未散去,美国的拳头又打了过来。彭博社报道称,美国正考虑对中国产业补贴政策进行新的调查;另据《金融时报》报道,美国政府正考虑民进党当局提出的请求,将台湾在美机构“驻美国台北经济文化代表处”更名为“台湾代表处”。特别是后者,将意味着美国政府放弃“一中政策”,向岛内“台独”势力释放严重错误信号,给本就剑拔弩张的台海关系火上浇油。
美国政府官员曾表示,拜登与中国领导人通话,是为了给两国关系“设置护栏”,转眼间,美国就用主权问题挑战中国底线,岂非亲手拆毁“护栏”?还是说,美国政客幻想打造的,本就只是保证美国可以动手打人,中国却不能还手甚至不能喊疼的“护栏”?
拜登政府这种一边假意挥舞橄榄枝,一边用看似比特朗普更强硬的姿态,在人权、台海、南海、经贸等领域疯狂试探中国底线的做法,恰恰展现出其在国内面临左右为难的战略困境。
一方面,拜登政府正承受商界要求改善对华关系的压力。拜登能在去年的大选中获胜,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美国商界的支持。然而,半年多来,中美经贸关系迟迟不见好转,拜登信誓旦旦的取消加征关税承诺也未见兑现,美国企业坐不住了。据美国政治新闻网站Politico报道,美国企业巨头正设法打击国会和拜登政府的反华情绪,阻止其在经济领域出台对华打压措施。商界意识到,在对华问题上,民主党建制派与共和党没有本质区别,已不再视其为可靠盟友,一些企业的游说团队正将目标转向国会的进步派人士。
另一方面,拜登跳不出美国右翼设置的反华陷阱。去年大选前,特朗普阵营给拜登扣上了“对华软弱”的帽子,也是为其执政挖了个坑:若拜登缓和中美关系,则印证右翼“对华软弱”论所言非虚;若拜登延续对华强硬路线,则证明特朗普“英明神武”,拜登只是“邯郸学步”。对拜登来说,设置新的议题跳出右翼设置的话语陷阱才是正途。然而,控制疫情、恢复经济等国内议题乏善可陈,再加上拜登团队缺乏政治远见和魄力、只顾收割短期利益,使其不敢与右翼势力彻底决裂,反而被“反华”套牢,并在歧路上越走越远。
两方面的压力造成了拜登既想通过释放对华利好信号,安抚美国商界的情绪,又企图通过打造“比特朗普更强硬”的形象来谋求政治私利,为防止打压围堵中国引发中美冲突,还想设置“护栏”……拜登政府始终试图在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小心翼翼地在各方之间搞平衡。这种投机心态体现在对华关系上就是,重承诺轻实举,既想得便宜又不想吃亏。
在美方不断试探中方底线,蚕食中方利益的背景下,显然不能由美国单方面定义所谓“护栏”。7月底的天津会谈上,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外交部副部长谢锋曾提出两份清单、三条底线,可看作是中方对有效管控中美关系设置的“护栏”。从安克雷奇到天津,中方已经清晰阐明对发展中美关系的态度和立场,拜登政府若有意维护中美关系稳定大局,就必须拿出对中国最起码的尊重,若仍旧说一套、做一套,还幻想从“实力地位出发”,打造只对美国有利的“护栏”,注定是痴心妄想。与中国打交道,美方必须学会倾听与尊重,并保持相向而行。
(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