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財經觀察 | 當美國向移民“關門”,中國應采用這十項措施來“開一扇窗”

亞太日報

text

亞太日報評論員 王輝耀

美國能夠成為超級大國並保持領先優勢,其移民體系功不可沒。美國移民體系既為應對美國人才缺口和人才環流設置了臨時工作簽證,也為了避免“臨時居民”轉為永久居民、衝擊國內勞工市場而設置了勞工證,還為了吸引世界各領域頂級專家和傑出人才留美工作而設置了無條件“綠卡”。這不僅滿足了美國各行各業發展需求,更為美國從全世界70億人口中精選了最頂尖人才。

但自9•11之後,美國移民政策有所收緊,金融危機又曾使外籍人才遭遇寒冬。特朗普上台後繼續推行反全球化、美國優先,不僅認為恐怖主義可能借此滲透,威脅國家安全,還把美國的就業問題歸咎於人口無限制的跨境流動。

特朗普此前簽署的“禁穆令”雖遭聯邦法官封禁,他仍堅持收緊美國移民政策,可能繼續頒布“禁穆令”。再加上意將改革H-1B簽證制度等風聲,這一系列舉措或將大量國際高端人才拒之門外,而這些人才無論是作為中國應對老齡化的“人口紅利”,還是作為中國創新發展源動力、一帶一路重要支撐的“人才紅利”,都是寶貴的財富。

與此同時,中國正加快移民簽證制度改革,推進一系列外籍人才引進試點工作。可以說,美國移民政策收緊實則為主動對外開放、招納全球人才的中國創造了一個重大機遇。中國應該抓住這個機遇,快馬加鞭出台更為開放、友好的人才利好政策,吸納世界英才。

為此我們有針對性地提出以下十項建議,旨在建立更加開放、包容和靈活的國際攬才機制,實現中國在國際人才競爭中的後起超越。

1.進一步放寬永久居留申請條件。 擴大在華永久居留申請者聘雇單位類型範圍,降低保持在華永久居留資格的最低時限要求,擴大永久居留申請材料出具單位範圍。

2.進一步提前“綠卡”發放時間。 允許有意向來華發展的外籍高層次人才直接在海外申請在華永久居留,免去先來中國住滿一定期限的要求。

3.建立永久居留轉入籍制度。 建議已獲得永久居留資格的外籍創新創業人員,符合在華滿一定年限等條件者,可批准其加入中國國籍,並探索研究外籍華人申請雙重國籍制度。

4.放寬留學生在華工作和實習限制。 建議在中國境內高校取得學士及以上學位的優秀畢業生,可享受為期兩年的工作簽證,打通境外高校外國學生來華實習通道,建立“全球優秀青年實習計劃”。

5.進一步加大留學生工作簽證的發放力度。 允許優秀的擁有專業技能的留學生畢業後留華工作,而沒有相應學歷但擁有高級技能的外籍優秀人才可以以其工作經歷抵換一定的學歷要求。

6.探索建立華裔卡制度和華僑身份證制度。 建議來華創新創業符合一定學歷和居住年限的外籍華人可申請華裔卡,給予永久居留,並建立華僑居民身份證制度,將居民身份證發放範圍擴展至華僑。

7.建立與國際無縫銜接的外籍人才社會保障體系。 對境外人才來華工作期間社保的開戶服務、繳納標准、保障內容和離境銜接等進行明確規定,加快與他國簽訂社保互認機制,設立彈性社保繳費比例。

8.制定移民法,完善移民法律制度體系建設。 建議綜合現有法律法規基礎上,加快研究制定《技術移民法》和《投資移民法》等,使中國在人才引進、人才移民與人才管理的法律框架更科學和系統,在具體操作上有法可依。

9.建立移民局,優化國際移民管理與服務。 高效整合相關職能,盡快實現外國人簽證、居留和移民等事務的統一管理,發揮移民局統籌管理海外人才引進和移民權利保障及融入的職能,創新外籍人員監管和服務模式。

10.加大引進外籍人才的宣傳力度。 做好對境外人才引進意義的宣傳,消除對境外人才的誤解與抵觸,讓外籍人才更好地融入中國社會,同時借鑒歐美國家在全球舞台的宣傳技巧,提升對全球人才的吸引力。

作者王輝耀系中國與全球化智庫主任,研究領域人才戰略、企業國際化、國際管理、創業創新、華人華僑與中國留學人員群體和智庫研究等。苗綠為該智庫秘書長,鄭金連 常亞南為該智庫研究人員。

(來源:亞太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