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16日發佈數據,中國第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7.5%,增速高於第一季度的7.4%,總結上半年,GDP同比增長7.4%。
二季度的GDP增速高於此前外界預期。早前,接受《華爾街日報》調查的21位經濟學家對中國第二季度GDP增速的預期中值是7.4%。這表明中國政府有針對性的支出和信貸寬鬆策略取得了一定成效。
《華爾街日報》 評論稱,中國支持經濟增長的傾向幫助穩定了就業並避免了經濟硬著陸。若出現硬著陸,則全球經濟可能受到波及。但這也推遲了中國採取必要痛苦措施的時間。
經濟學家們表示,中國需要採取這些措施來降低債務並實現經濟再平衡,增加消費、減少經濟對投資和貿易的依賴。
但同時評論也稱,如果政府不採取更多有針對性的刺激舉措,2015年的經濟增速可能會放緩。
《金融時報》 評論稱,數據顯示,增長的大部分來自消費者,而不是政府,這似乎表明北京方面再平衡經濟的努力正取得進展;再平衡是指推動中國經濟轉向國內消費,減輕對固定投資的依賴。
然而,儘管經濟學家們對這些數據給予好評,鑒於中國經濟仍存在種種斷層線(尤其是房地產和螺旋式上升的債務水準),很多人仍持謹慎態度。
“要放鬆貨幣政策並不難。向基礎設施砸錢也不難。真正的考驗是,他們做得到保持增長和推進改革兩不誤嗎?常駐香港的大中華區研究主管王志浩問道。“既然數據已經企穩,他們可以雙倍下注、推出一些改革措施嗎?
而預計疲弱的房地產市場業將在下半年拖累經濟增長:根據易居中國(E-houseChina)的一份報告,5月底未出售公寓的存量同比上升30%。
存量增加迫使開發商推遲新開工專案,並放緩在建專案,從而減少活動,降低對鋼鐵、水泥、有色金屬等大宗商品的需求。這意味著政府很可能出臺進一步的“微刺激措施支持經濟增長。
澳新銀行常駐香港的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劉利剛在一份簡報中表示,“我們相信,進一步的全面貨幣政策放鬆將是需要的,以減少中國經濟面對的下行風險,幫助中國官方實現7.5%的增長目標。
《紐約時報》 態度並不樂觀,政府內部和外部的一些經濟學家說,中國面臨一個選擇:減緩貸款,接受每年經濟增長速度的穩步下降;或繼續大幅貸款,從而承擔金融系統出現問題時,經濟增長有朝一日迅猛下跌的風險。但沒人知道那會在什麼時候發生。
“雖然還沒有辦法能準確和確定地預測,中國將在什麼時候達到其舉債能力極限,我認為目前的信貸擴張速度最多可再繼續3到4年,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金融學教授邁克爾·佩蒂斯在經濟數據出來後自己發的通訊中這樣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