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德導彈面面觀

亚太日报

text

【亞太日報 虞超】新春佳節,我国民眾還都沉浸在一派祥和的節日氣氛之中時,隔壁鄰居朝鮮送給全世界人民一枚大大的“竄天猴”(沖天炮),嚇得旁邊的大韓民國連忙和自己的“父上”美利堅合眾國展開緊急磋商:是否要在韓國部署“薩德”導彈防御系統加以應對。而此舉一出,立即引起中俄兩國的強烈反對,俄羅斯駐韓國大使亞歷山大·季莫寧甚至表示,該系統在韓國部署將嚴重動搖地區安全格局。這套導彈防御系統到底有著怎樣的作戰效能,竟會引起中俄兩大區域強國的高度重視?這一切還要從頭說起。

“薩德”的前世今生

Terminal High Altitude Area Defense(末段高空區域防御系統),簡稱THAAD,即人們最近在熱切談論的“薩德”導彈系統,脫胎自冷戰時期美國著名的“星球大戰”計劃。當時,由于美國已經意識到本國的戰略核武器無法對蘇聯占據優勢,因此轉而利用自身更為先進的太空技術來制衡蘇聯,時任美國總統的里根提出,要用兩套導彈防御系統,包括"外大氣層攔截彈系統"(ERIS)和"大氣層內高空防御攔截彈" (HEDI),形成高低搭配,分層攔截。然而隨著蘇聯的解體,美國失去了全球頭號勁敵,“星球大戰”計劃草草收場,兩套導彈系統也進行了整合,并最終變成了今天的“薩德”。

“薩德”導彈防御系統發射車

提起美國的導彈防御系統,也許“愛國者”更為人熟知,尤其是在第一次海灣戰爭時期,“愛國者”成功攔截由伊拉克發射的“飛毛腿”戰術彈道導彈,一時間名聲大噪。然而“飛毛腿”導彈僅僅是蘇聯60年代的產品,如果當時發射的是可以修改彈道,并攜有多彈頭的新型彈道導彈,后果又會如何呢?美國人在外界的掌聲中冷靜的意識到“愛國者”的不足之處,并且在加緊對“愛國者”這樣的低空攔截系統研究和改進的同時,又啟動了高空導彈防御系統“薩德”,使得兩者形成了對戰區空域的“高低結合”,意圖為美國及其盟友構筑了一道堅固的防御網。

不過“薩德”的研發并非一帆風順,在經歷了最初的數次攔截試驗失敗后,美國人對其性能產生了質疑,雖然最后兩次成功攔截了既定標靶,但仍舊沒能逃脫暫時被被打入冷宮的命運,這也是為什么“薩德”在很長一段時間里知名度不如“愛國者”的原因。不過自從小布什上臺之后,朝鮮,伊朗等被美國列為“邪惡軸心”的國家的導彈制造水平也突飛猛進,均已能制造射程1500公里的中程彈道導彈,“愛國者”系統已經無法美國及其盟友的安全,“薩德”導彈項目終于得以重見天日,并且最終列裝。

是防御系統還是進攻武器?

早在臺灣引進“愛國者”系統之時,就曾經對尚在研制中的“薩德”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尤其是該系統使用的X波段有源多功能相控陣雷達,其探測距離超過2000公里,一套該系統即可覆蓋臺灣全境,其300公里的射程,配合“愛國者”系統(射程15-30公里),攔截率將達到90%以上。而中國大陸沿海地區也在其雷達監測范圍內。此次美韓緊急磋商部署“薩德”導彈,對于美國而言更是“獲利頗豐”:該系統在投入使用后可以直接監測中國的腹地和俄羅斯遠東地區,兩國在相應地區部署中程戰術導彈的一舉一動都有可能被華府掌握,一旦太平洋地區的美國盟友與中俄爆發沖突,兩國將在戰爭伊始便直接陷入被動局面。

“薩德”系統使用的AN/TPY-2雷達,探測距離達2000公里

更有境外評論者表示,“薩德”系統不是單純的導彈防御系統,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直接轉換為導彈攻擊系統,對周邊地區各國的安全直接構成威脅,因此,中俄兩國強烈反對美韓在朝鮮半島部署該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