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日报评论员 李子昕
当地时间13日晚,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叙利亚实施“精准打击”。本次军事行动由美国与英国、法国等盟友共同发起,打击目标将是“与叙利亚政府化学武器能力相关的设施”,旨在“强烈威慑化学武器的生产、扩散和使用”。
无联合国授权的“侵略行径”?
美方在宣布军事行动后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此次对叙军事行动不仅要彻底解除叙利亚政府“利用生化武器干预局势发展”的能力,更是要促进叙利亚内战的终结。美国再次高举“保护平民免受战争伤害”的大旗,但事实上却是利用本国军事实力强行武装干预他国政治进程。
当前的叙利亚内战局势对叙利亚政府极为有利,其也多次宣称“实现全面收复失地、结束内战目标”的形势已愈发明朗。尽管“都是为了终结内战”,但叙利亚政府的期待与现时叙地面战场局势显然远非美国所愿。在没有得到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美单方面组织对叙空袭显然与国际法及其精神相违背。
此外,就在袭击发起几小时前,俄罗斯总统普京与法国总统马克龙刚刚就叙利亚局势通过电话。普京表示不希望法国在叙采取“冒进的军事举动”。显然,普京的劝阻并未奏效。一方面,这凸显了此次军事行动在三国彼此间早就已达成一致,并非临时起意或可轻易更改;另一方面,在局势已定的情况下,马克龙依然同意与普京通话,表明了法国作为美国的重要盟友、中东地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外部力量,也不愿意与俄完全搞僵,或彻底断绝在叙利亚问题上与俄罗斯的必要沟通。可以想象,马克龙在通话中必定会对普京表明军事行动已然箭在弦上,但相信两位元首的沟通对避免军事行动中的大国误伤仍有积极意义。
就在当地时间的同一天,联合国安理会举行中东局势紧急公开会。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马朝旭在会上指出,叙利亚局势正处于战与和的十字路口,军事手段解决不了叙利亚问题,政治解决是叙利亚问题唯一出路。对于所谓的最新“叙利亚化武袭击”,派遣禁止化学武器组织进行实地勘验,切实找到实证是对事件性质作出判断的必要前提。可惜,中方的理性声音并没有被采纳。
摄影者通过长时间曝光,抓拍了一枚叙利亚政府军发射的防空导弹,飞向空中目标。
谁的化武?谁应负责?
尽管军事干预已经开始,但其诱因“化武袭击”仍是迷雾重重。“化武袭击”是否真实存在?如果存在,究竟是谁发动的袭击?
即便在当天早些时候的安理会会议上,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黑莉在发言中仍然表示,“最终证据还在确认”,可“军事干预”还是在当日迫不及待地展开了。
对叙利亚政府军而言,面对着地面战场的绝对优势,是否有发动化武的必要?特别是2013叙利亚化武危机后,国际禁止化学武器组织已经对叙利亚政府所掌握的化学武器进行了销毁,并在包括西方国家观察员在内的国际监督下进行了再次核查与确认,叙利亚政府不应再具备“发动化武袭击”的能力。那么此次的“化武疑云”究竟如何解释?这不仅关乎叙利亚政府的清白与否,更影响着国际组织在执行相关国际行动、履行责任与义务时的权威性与公信力。也正因如此,调查事实真相才是现时最为迫切的任务。
据报道,在东古塔地区,特别是杜马镇周围,确实存在着一些化学武器的实验室。政府军表示这些设施此前均掌控在反对派或恐怖分子手中;反对派则表示叙政府利用这些设备重新制造并使用化学武器。彼此的攻讦对事情真相的厘清没有任何意义。如今军事行动已然展开,真相在炮火中恐终将石沉大海。
升级版的“有限打击”
五角大楼表示,此次对叙空袭尽管仍将是“精准打击的空袭”,但与一年前的闪电式空袭有所不同:彼时空袭是由美国单国发起的,对叙利亚政府掌握的单个目标进行的快速打击;此次则是美国联合盟友,多国协同对叙利亚政府掌控的一系列战略目标进行全面打击。由此不难看出,此次的军事行动无论是打击目标、力度、参与人员、武器装备水平等均将大幅度提高,是升级版的“有限打击”。
由于此前俄罗斯方面已多次放出狠话,任何袭击俄在叙军事基地的行为均将遭到俄军的直接还击。可以预期,美英法联军的武装打击必然会格外小心,尽全力避免与俄罗斯的正面冲突。尽管如此,美在叙的军事行动仍将被俄罗斯示威严重的“军事挑衅与威胁”。在行动开始后,俄罗斯驻美使馆最新回应:“我们被威胁了。我们警告,这样的行动不会没有后果。所有责任归于华盛顿、伦敦和巴黎。”
对俄罗斯而言,叙利亚的重要战略意义不言而喻。 若叙利亚“失守”,并连锁反应至伊朗地区的影响力被遏制,西方世界对俄罗斯的战略围堵将可以从东欧一路南下,并沿叙利亚、阿拉伯半岛、一直延伸向南亚方向。 这是俄罗斯不可承受之重。这也是俄强力介入叙利亚局势的根本原因。
特别是在当前西方与俄罗斯全面对抗的背景下,彼此战略信任完全丧失,任何擦枪走火都有可能引发全方面的战略误判。也正因为此,各大国在叙利亚会十分谨慎:西方对叙军事行动将主要集中在叙政府军掌控的目标,避免跨域雷池;俄罗斯则会密切关注局势,为西方划下红线,但也不致轻易动手,避免局势失控。
所幸,就叙利亚问题美俄双方仍均认可联合国框架下的日内瓦进程。无论是俄外交部的系列表态,还是马蒂斯在军事行动展开后的记者会发言,均表达了在日内瓦进程下推动叙利亚问题最终政治解决的意愿。这为叙利亚局势在此次军事危机后重回政治解决轨道留下了难得的一扇窗。
作者简介:
李子昕,亚太智库研究员,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所助理研究员。
亚太日报观察专栏作者均为国际问题专家及资深新闻从业人员,长期从事国际研究和报道,他们秉承亚太日报原创、独家、深度、开放、联动的理念,以独特的视角评述当今国际大事。
(来源:亚太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