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亞太日報特約評論員張行
當地時間7月12日,菲律賓南海仲裁案仲裁庭做出非法無效的所謂最終裁決。
對此,中方多次聲明,菲律賓共和國阿基諾三世政府單方面提起仲裁違背國際法,仲裁庭沒有管轄權,中國不接受,不承認。
眾所周知,仲裁結果在第三方強權的干涉下早早就失去了懸念。顯而易見,菲律賓阿基諾政府在2013年將南海問題爭端提交國際仲裁法庭,與其說是援引國際法解決爭議,不如說是配合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為第三方勢力插手南海問題提供鋪墊。
當地時間2014年4月28日,菲律賓馬尼拉,美國總統奧巴馬參加阿基諾三世在總統府安排的晚宴併發表演說。 圖/CFP
南海仲裁案為何是一場鬧劇?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關於國際海洋權益爭端強制仲裁程式明確規定:簽約國有權不接受涉及主權性問題的仲裁,中國政府也已在2006年聲明中國不接受有關“領土主權、海洋劃界及軍事活動”等問題的強制仲裁程式。
那麼,海牙國際仲裁法庭為何宣佈自己有權仲裁南海爭端問題呢?菲律賓在訴求中故意模糊爭論焦點,圍繞著島礁或人造建築的專屬經濟區等議題,有意在表面上避開領土主權問題。
事實上,偽裝在非主權海洋權利訴求之下的真實目的是攻擊中國“九段線”及“島礁擴建”的合法性,從而間接否定中國的領土領海主權。
南海九段線示意圖
配合菲律賓的申訴,海牙國際法庭有意縱容菲方遊走在規則邊緣,加之掌握輿論優勢的西方國家大肆宣傳南海問題,刻意營造菲律賓受害者的假像。
可以想象的是,西方一些媒體在報道仲裁結果時將會使用晦澀或精簡的語言,例如用“中國在南海權利被判決非法”等語句引導輿論。
後續域外勢力也將以此為藉口,繼續挑釁我國在南海的主權利益,這也是這場鬧劇的最終目的。
菲律賓新政府態度急轉?
然而,站在菲律賓的角度,近期事態的急劇變化很可能迫使其改變對南海問題的策略。首先,以親美反華而著稱併發起仲裁案的阿基諾政府已經下臺,履新不久的杜特爾特政府更願意把精力放在國內社會改革和經濟發展等方面。
6月30日,在菲律賓馬尼拉的總統府馬拉卡南宮,菲律賓新總統羅德里戈·杜特爾特(左)和卸任總統阿基諾。圖/菲律賓總統府提供
更為重要的一點是,美國大選也進入了白熱化,近期“新孤立主義”情緒也在美國有所發展,杜特爾特政府也需要時間觀察未來的美國新政府推動“亞太再平衡”的決心。顯然,如果菲當局執意充當域外國家的反華先鋒,那麼很可能將是最大的輸家。
事實上,在仲裁結果公佈之前,菲律賓政府已經出現態度轉變的跡象。杜特爾特明確表示南海問題不是新政府的優先議題,菲外交部長亞賽也在上周透露仲裁結果出臺後,中菲雙方仍將就共同開發利用南海資源進行友好協商。
那麼,這是否意味著菲律賓新政府的對華政策將發生急轉呢?恐怕言之過早。其一,菲美軍事同盟關係是美國制華亞太戰略的重要一環,在同盟關係中處於弱勢一方的菲律賓很難輕易跳脫美國的戰略思路。其二,新政府必然顧忌菲律賓國內極端民族主義的聲音。例如,曾在上月嘗試登陸黃岩島的青年激進團體“自由是我們的”在“臉譜”上指責外長亞賽的言論是對華妥協。
因此,杜特爾特政府需要一段時間的過渡期來冷處理南海仲裁,一方面繼續向中國“喊話”,強調菲美特殊關係,另一方面克制對華挑釁的言行,尋求與中國對話的可能性。
南海爭端不是中菲關係的全部
南海仲裁案,加上菲美兩國簽訂的《加強防務合作協議》,是阿基諾政府留給菲律賓新政府的“負資產”。如果菲律賓在“負資產”的束縛下,繼續沿著過去幾年的思路加強與中國在南海對抗,必然會得不償失,也不符合杜特爾特注重國內民生的新思路。
菲媒認為,菲律賓需要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簡稱亞投行)幫助其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圖/新華社
因此,一些菲律賓有識之士呼籲新政府把注意力放到與中國的務實合作上。目前,菲律賓面臨著嚴重的基礎設施不足和經濟困頓問題,而中菲雙方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亞投行”和“一帶一路”等領域都有巨大的合作空間。
因此,仲裁之後,菲律賓新政府應該思考如何打破仲裁鬧劇所導致的中菲兩國外交和經貿關係的堅冰,通過推動互利共贏和雙邊合作消除仲裁案所遺留的不良影響,並且在未來互信友好的基礎上尋求領土爭端的妥善解決之道,而非對域外大國的制華政策隨風起舞。
如果將南海問題比作一個國際大棋盤,菲律賓新政府必須要有足夠的政治智慧來思考下一步落子何處。
責任編輯:朱藝
作者簡介:
張行,華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助理教授,萬裏常安海外風險研究院研究員。
亞太日報觀察專欄作者均為國際問題專家和資深新聞從業人員,他們秉承亞太日報原創、獨家、深度、開放、聯動的理念,以獨特的視角評述當今國際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