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微信如何竞争、和阿里关系如何?蚂蚁集团做出回应

界面新闻

text

10月27日,蚂蚁集团举行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网上路演,蚂蚁集团董事长井贤栋、CEO胡晓明、首席财务官韩歆毅、数字金融总裁黄浩参加网上路演。

在近3个小时的问答环节中,投资者主要关注蚂蚁集团的经营状况、合作生态及未来规划。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路演中,蚂蚁集团针对竞争对手、支付宝的发展以及和阿里巴巴的关系等问题做出了一些回应。

自信面对微信竞争,和美团不是一个赛道

此次路演中,不少投资者的提问都涉及支付宝如何与微信支付进行竞争。

针对公司如何保持自身的竞争性的问题,胡晓明回应称,关于和其他支付公司的比较,蚂蚁具有以下特点和优势:

而蚂蚁集团数字金融事业群总裁黄浩也回应了关于数字货币的相关问题。他表示,2017年末,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组织部分实力雄厚的商业机构共同开展数字人民币体系(DC/EP)的研发,蚂蚁是其中之一,两年多来,公司积极参与数字人民币研发试验,并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安排,准备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及未来的冬奥会场景的内部封闭试点测试工作。

“目前,数字人民币仍处于试点测试阶段,相关产品设计及制度安排等仍在不断地迭代和完善,何时正式推出没有时间表,尚难以评估该项工作对公司的业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确定的是,数字人民币是人民币的数字化形式,定位于流通中货币(M0),并不等同于我们日常使用的电子支付工具。”黄浩称。

在数字支付服务方面,胡晓明披露了一些数据: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12个月期间,公司的平台处理的总支付交易规模达118万亿元。公司的数字支付服务支持国内商家与消费者在各类线上和线下支付场景下,以便捷安全的方式进行交易。与此同时,公司是阿里巴巴集团旗下淘宝、天猫、盒马和1688.com等平台上的主要支付服务提供商。

针对公司与银行间的关系,蚂蚁集团数字金融事业群总裁黄浩表示,蚂蚁与银行之间是深度合作共赢的战略合作伙伴,合作领域包括支付、信贷、理财、存款等。蚂蚁发挥技术优势,与银行的金融优势相结合,以更高效率、更低成本触达并服务于数亿大众消费者和数千万小微企业。

今年以来,阿里本地生活和美团的竞争也引发不少关注。值得注意的是,在今日路演中,当被问及是否和美团会在数字生活领域的赛道有正面冲突时,蚂蚁集团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胡晓明表示,在业务合作上支付宝为美团提供支付业务,蚂蚁集团和美团不处在一个同竞争赛道,美团的竞争对手是饿了么。

胡晓明表示,面对未来的发展,蚂蚁集团构建的战略是以数字支付、数字金融、数字生活为当前核心业务。“未来我们以蚂蚁链、全球化、商家服务作为发展方向。”

阿里如何连接支付宝?

在今日路演中,蚂蚁集团数字金融事业群总裁黄浩表示,作为一家持续创新的科技企业,公司将在上市后加大上述核心技术领域持续投入。公司的核心技术能力包括人工智能、风险管理、安全、区块链、计算及技术基础设施等领域。

有投资者问及未来蚂蚁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哪些,对此,胡晓明回应称,未来公司希望在以下四个方面持续着力:

井贤栋还提到,蚂蚁集团的目标是做一家能健康发展102年的好公司。

为什么是102?井贤栋解释称,蚂蚁集团脱胎于阿里巴巴,而阿里巴巴因为创立于1999年,102年正好横跨三个世纪,阿里巴巴集团希望成为一家基业常青的好公司,而蚂蚁也非常认同这一愿景,这就是为什么希望健康发展102年。

与此同时,胡晓明进一步解答了蚂蚁和阿里之间的流量连接关系。他表示,支付宝诞生于淘宝天猫,但现在支付宝业务已经走出淘宝天猫,服务超过十亿用户和8000万商家,服务触达200多个国家。

2019年7月到2020年6月30日,支付宝的支付总量是118万亿人民币。据他介绍,今天阿里巴巴集团在蚂蚁集团的业务占比是两个6%——第一个6%是阿里巴巴集团的年度GMV占到支付宝总支付量的6%,第二个6%是阿里巴巴集团给蚂蚁集团所贡献的收入占到6%。

在蚂蚁集团与阿里巴巴集团之间的协议安排情况上,黄浩称,截至2020年10月22日,蚂蚁集团与阿里巴巴集团之间主要关联交易协议包括《股权和资产购买协议》《支付宝商业协议》《交叉许可协议》《数据共享协议》《商标协议》《中小企业贷款合作框架协议》《共享服务协议》等,该等协议就蚂蚁集团与阿里巴巴集团之间的重要业务合作关系进行了约定,相关安排已稳定运行近10年。

针对公司目前的估值情况,蚂蚁集团首席财务官韩歆毅在参加路演时表示,公司在本次发行过程中,与境内外主流机构投资者进行了充分的交流,投资者普遍认可公司持续增长前景和长期投资价值,认为目前的定价水平合理。公司有信心在未来保持业绩良好增长态势。

昨日晚间,蚂蚁集团IPO初步询价完成。参与初步询价的机构投资者账户近1万个,其中符合资质的配售对象超7000家,约为科创板平均询价数的两倍。同时,当晚港股发行价确认,开售1小时后,蚂蚁港股IPO已超额认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