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埋熱帶雨林間的中美情誼

新華社

text

【亞太日報訊】89歲的繆焜家住雲南個舊市,是一位中國遠征軍老戰士。他惦記了快一輩子的兩件事,年底前或許就要實現。

第一件事是重回他當年作為“中美混合突擊支隊”一員戰鬥過的緬北戰場,另一件事是找到犧牲在戰場的堂哥的遺骨並接回家。

二戰期間,十萬中國遠征軍為國出征犧牲異域或埋骨他鄉。當年的戰友為他們在當地修建了至少10個墓地,準備戰爭結束後帶他們回家。但因為種種原因,墓地後來成為無主之地,幾乎全被搗毀。深圳市龍越慈善基金會今年4月發起了“中國遠征軍緬甸陣亡將士遺骸尋找與歸葬”項目,截止8月30日,在緬甸密支那總計收斂347具遠征軍遺骸。

主辦方希望遺骸歸國儀式能夠在11月前舉行。雖然堂哥的遺骸是否被找到仍然未知,繆焜仍被邀請前往緬甸參加儀式。

這將是老人自1945年戰鬥結束由緬甸歸國後,第一次重返當年的戰場。

“很期待,想回去看看當時受傷留在緬甸的戰友還在不在。”他說。

中國遠征軍是1942年抗日戰爭進入最艱難階段,為保衛中國西南大後方和抗戰“輸血線”而出征滇緬印,抗擊日軍的英雄部隊,是中國與美英等盟國直接進行軍事合作的典型代表。

44年,被世界稱為“亞洲的諾曼底登陸”的密支那戰役,在緬北重鎮爆發。4月下旬,“中美混合突擊支隊”開始向密支那進軍,突襲密支那機場及外圍地區。

繆焜所在的新一軍30師則是中國軍隊在密支那與美軍共同作戰的主力之一。

5月的一天晚上,他乘機從接受美軍訓練的印度藍姆伽基地起飛,第二天淩晨到達緬甸密支那。

“一下飛機日軍就衝來了。”他說,“我們十幾個人,把日軍7人逼下他們的交通壕,十多顆手榴彈一下子扔到日軍的交通壕就把他們消滅了。”

繆焜1927年生於雲南省宣威板橋西邊繆家石硐。據他回憶,43年前16歲的他加入了途徑家鄉的中國青年自願遠征軍。之後輾轉昆明,找到已入伍的堂哥繆克勳。再由昆明坐飛機經駝峰航線飛到印度,在藍姆伽軍事基地接受了近十個月的訓練。

“在藍姆伽我們學習作戰基本功、如何拼殺、匍匐等等。每天上課從早上8點到晚上8點。美國教官教我們戰略戰術,給我們提供武器裝備。”他說。

整場密支那戰役歷時2個多月,以中美聯軍傷亡6000餘人的代價,復克密支那,是緬北反攻戰役中最為激烈辛苦的一戰,也是歷史上中國軍隊和美軍聯合作戰在海外取得的一次最大的勝利。

繆焜的堂哥繆克勳不幸在戰鬥中犧牲,繆焜受訓時結識的戰友鄭克民在戰鬥中負傷,後留在緬甸療傷。

繆焜隨新一軍在緬甸參加了大小抗日戰鬥二十多次,直至抗戰勝利奉命從緬甸回到雲南,從此離開部隊回家務農。之後,在雲錫松樹腳錫礦工作,直到退休。

3年前,幾經週折,紅河關愛抗戰老兵公益團隊才找到了老兵繆焜。每次志願者去找他,繆焜最先提到的都是犧牲在緬甸的堂哥。

這一次的遺骸尋找與歸葬項目,重燃了繆焜多年來埋在心底的接堂哥“回家”的希望。

滇緬抗戰史專家戈叔亞說,確定密支那中國軍人的墓地花了近15年左右的時間。“最早是在2000年左右,跟媒體去密支那考察,當地老百姓說這裡有墓地,但被破壞了,上面蓋的房子經常鬧鬼。從那之後我便開始留意起來。”戈叔亞說。後來他二十幾次赴密支那地區考察,又去香港和美國查閱了多方資料,最終確定了墓地的確切位置。

龍越慈善基金會項目組主管劉雅馨說,目前,347具遠征軍遺骸已全部被送去進行DNA鑒定。但由於當地氣候和環境的影響,遺骸保存情況不好,DNA鑒定在前期遇到了很多困難,但在專家們的努力下現已成功完成27具遺骸樣本的檢測,並根據數據庫推測出部分遺骸的祖籍地。

“堅持做這件事,是因為我們要讓活著的人明白,國家不會忘記當年為國犧牲的人,這是最好的愛國主義教育。”龍越慈善基金會理事長孫春龍說,僅憑一家機構的力量是不夠的,他期待有國家的參與,呼籲有國家儀式。

孫春龍說,美國駐華大使館幾個月前也聯繫了基金會,希望通過我們尋找到當年與美國共同作戰的老兵。

“今天,我們共同做這件事會很有意義。”他說,“這是曾經盟友友誼的見證,也是如今兩國人民之間友誼的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