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京5月28日電
題:“世界長壽之都”求解中國老齡化困局
新華社記者朱旭東
張展鵬
28日,國際自然醫學會授予江蘇南通“世界長壽之都”匾牌,這也是該學會首次頒布這一稱號。與此同時,每次談及長壽也難以回避“老齡化”的討論,在南通的授牌儀式上,多位相關人士均提起這一話題。
南通是中國人口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地級市。早在1982年全國第三次人口普查時就發現人口老齡化,進入人口老齡化的時間比全國早17年。目前該市有1031位100周歲以上的老人,平均每10萬人口中有14人。2013年全市人均預期壽命達80.71歲。
在此次授牌之前,國際自然醫學會會長森下敬一等多位專家學者經過多次實地考察並充分論證。82歲的中國老年學學會理事、南通市老齡協會會長顧嘉禾告訴記者,之前中國老年學學會也在全國範圍內開展縣級長壽之鄉的申報評定,南通下轄的5個縣(市)中已有如皋、如東、啟東當選。
此間觀察人士認為,近年來中國地方政府對申報“長壽之鄉”積極性顯著提高,這一方面是個積極信號,反映了地方政府發展觀念的轉變,與過去追求GDP相比,長壽之鄉設定了人口長壽比例、生態環境、經濟發展等一套全面的評價體系,強調的是科學、綠色、可持續發展。
但每談及長壽也難以回避“老齡化”的討論。事實上,20世紀中葉以來,隨著科技進步、醫療技術的發展,人口出生率降低與預期壽命延長使全球人口老齡化已成為了一個不可避免的趨勢。
以日本為例,已成為世界上人口老齡化問題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今年4月在江蘇揚州參加“東北亞名人會”時,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稱老齡化將成為亞洲共同的難題,他稱之為“人口負紅利”。
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15-59歲勞動年齡人口在相當長時期裏第一次出現了絕對下降。人口紅利拐點2012年就出現,比預期提前了3年。
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說,中國老齡化發展趨勢嚴峻,迅速老齡化造成的一個結果就是生產和消費動力嚴重不足。消費能力衰竭又導致市場萎縮、公司利潤降低、員工收入下降,這反過來進一步削弱消費能力。
除此之外,“未富先老”是南通等地長壽現象受關注的另一因素。中國老年學學會常務副會長趙寶華坦言,雖然目前中國長壽老人越來越多,但與歐洲、日本等地相比,在經濟發展、生態環境建設、社會保障體系等各方面還有很大差距。
中國《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11-2015年)》指出,中國的人口老齡化是在“未富先老”、社會保障制度不完善、歷史欠賬較多、城鄉和區域發展不平衡、家庭養老功能弱化的形勢下發生的,加強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任務十分繁重。
記者調查了解到,在目前以長壽著稱的一些地方,老人的生活條件仍然較差,有的屬於空巢老人,尤其是一些偏遠地區,生活品質較低。南通的經濟條件相對較好,去年地區生產總值、人均GDP分別躍上5000億人民幣和一萬美元新臺階,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該市市長張國華表示,南通將努力由“小康型長壽”向“富裕型長壽”邁進,讓物質基礎更為堅實。
在鄭秉文看來,要應對老齡化問題,就要解決養老保險制度和發展養老產業,前者為養老提供資金來源,後者提供服務來源。目前“居家養老”在中國最為普遍。像南通正在構建“9073”養老體系,居家養老90%為基礎、社區服務7%為依託、機構養老3%為支撐。
顧嘉禾等人認為,中國居家養老面臨著一些挑戰。隨著“50後”“60後”逐步進入老齡期,其子女基本都是計劃生育一代,加上南通的教育品質較高,下一代都外出讀書、就業、成家,老齡人口的居家養老將成為問題。
有觀察人士提出,南通是中國進入老齡化的一個樣本,由於當地經濟條件較好,養老問題目前並不突出,而且其積極發展社區服務和機構養老,也促進相關產業的發展。但還是要看到,隨著老齡人口的快速增加,還需有更多心理準備和應對措施來應對老齡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