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學美國之利弊得失

新华社

text

(新華社記者穆東)隨著暑期到來,美國各地到處可見學生打扮的中國孩子。這是作為國內遊學熱的必然結果,但日趨低齡化的遊學團組讓人不由質疑,這是否能真正實現幫助學生豐富社會實踐經驗、開闊學識眼界的目的,還是組織者在利益驅動下把各類遊學夏令營變成了自己吸金的旅行團。

開闊眼界為留學做準備

美國華人教育人士認為,出國遊學作為一種新興的社會實踐活動,內容豐富新穎。讓孩子有機會與當地知名院校互動交流,體驗東西方文化的交融與碰撞,有益於孩子對專業選擇和擇業理想的培養。

何燕紅已經讓自己上高二的女兒利用假期遊學了法國、日本,今年她特意陪同孩子一起遊學美國。她說:“這次我雖然和女兒來美國,但我只是個旁觀者。她認為,父母放開手讓孩子去遊學,既是對孩子的信任,也是對孩子的鼓勵,鼓勵孩子獨立。

何燕紅的女兒鄭欣(化名)喜歡遊學生活。她說:“在遊學中收穫最大的就是自信,原來自己也可以把英文說得很流暢,還交到不少國內外的朋友。

何燕紅說,放開手讓孩子自己去遊歷,去成長,我實實在在看到了成果。遊學帶給孩子最直接的變化是沒有了依賴性,更能鍛鍊他們的獨立自理能力。

對遊學持支持態度的教育專家普遍認同何燕紅的做法,認為她的選擇非常理性,不但滿足了孩子當前的學習興趣,更為孩子未來的發展和深造提前做了準備。

專家表示,對高中階段的學生而言,利用假期遊歷美國名校,入住當地家庭、感受西方教學氛圍,這都是在為今後留學做準備。

但同時專家也表示,儘管遊學對於孩子的成長意義重大,但是畢竟花費不菲,家長也不必盲目跟風,要根據家庭經濟情況,合理安排。此外,如果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比較差、人際交往困難,或者年齡太小,家長則需要慎重決定,否則孩子對遊學不適應,反而得不償失。

只遊不學實際效果不理想

比起高昂的參團費用,不能讓家長接受的是遊學團品質的良莠不齊。打著“訪名校見名人、“提高英語口語、“國際文化交流等各種名目的遊學團讓不少中小學生趨之若鶩,但品質良莠不齊,很多最後都變成了旅遊購物團,遠遠背離初衷。

萬琪琪在北京讀高一,暑假參加學校組織的美國遊學活動。“去之前老師說對英語口語幫助會很大,但我在這裡除了參觀景點和購物,和美國人沒練幾回對話,這真不是我想要的結果。

天津的陳玉萍陪著上初三的兒子參加了學校組織的美國遊學團。她說:“兩周時間,5萬元的費用。但孩子光玩了,什么也沒學到。

華盛頓一所知名中英文雙語學校的教師汪亮接待過不少國內來的遊學團組。據他介紹,遊學團組報價一般高於類似線路的旅遊項目,一般十幾天的行程報價都在4萬元左右。行程包括訪問名校、英語授課、與當地學生聯歡互動、住宿美國家庭、迪士尼遊覽等內容。

但在業內人士看來,過於商業的路線、走馬觀花的行程、蜻蜓點水的體驗,讓孩子們的遊學經歷大多流於形式、收穫甚微。

華盛頓一位資深旅遊仲介人士表示,遊學背後的誘惑在於豐厚的利潤。遊學項目通常給人內容豐富的感覺,但實際上成本很低。比如遊學的特色之一是參觀高等學府和著名人文景觀,但在美國這些地方幾乎都不收門票,如果不雇用當地導遊,在這方面成本幾乎為零。另外,很多遊學機構跟國外的大學幾乎沒有任何聯繫,就是把學生們帶到那裏轉一圈,隨便講講人盡皆知的一些相關常識。

對遊學持質疑態度的專家指出,遊學總是選擇最精彩的地方參觀,對於價值觀正在形成中的學生來講,可能會產生“美國一切都比國內好的片面認知。

此外,任何一個國家的文化也並非短短十幾天就可以了解透,語言交際能力也不見得能夠顯著提升。為此專家指出,如果單純為了體驗文化、練習英語來美國遊學,錢花得真是不太值。(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