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私域流量,可能很多人并没有听说过。但如果说起自媒体、用户群、微信号等,你一定不陌生,而这些实际上都是私域呈现的方式。
简单来说,私域流量就是指不用付费,可以在特定时间及频次,直接触达用户的渠道,是品牌或个人自主拥有的、可以自由控制、免费的、多次利用的流量。而上述自媒体、用户群、微信号等都是它实现的空间。
近年来,随着私域展现出的优势不断增强,私域流量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品牌方的重视。对于品牌方来说,运营私域一方面可以节省在其他电商平台交易时需要支付的佣金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的触及用户,加强与用户联系,增强他们对品牌的黏性。
依据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发布的《2019中国私域流量现状剖析及发展前景预判分析报告》显示,网民对私域流量运营接受度较高,仅有7.6%的受访者对此表示反感;40.8%的受访者因能够享受优惠权益进入营销方私域;44.4%的受访者认为私域运营促进了他们的消费。
成立于2016年3月的上海景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景栗)就是这样一家从事私域流量运营与服务的公司。更具体的来说,景栗所做的工作是就是依靠企业微信平台,帮助品牌方管理以及运营自己的用户群。
理论上来说,所有的社交软件都是可以进行私域流量的运营的,但之所以选择了企业微信,景栗CEO赖罡斌有自己的想法。
赖罡斌自毕业以后一直从事着消费零售以及市场方面的工作,2015年他从上一家公司离职后,开始自己创业。彼时,微信公众平台凭借着微信支付渠道的完善而成为一个商业新渠道,这给赖罡斌带来了很大的启发。他思考,像公众号这样的一种载体都会有那么大的一个生意体量,那么基于像群内对话以及一对一对话这种社交网络更深层的形态,是不是会有一个更大的商业场景和机会?基于这样的想法,赖罡斌创立了景栗。
据赖罡斌介绍,目前的微信生态是非常适合做私域运营的,这主要是由于它具备了品牌做私域的两个关键因素,一是月活超过12 亿的庞大的用户群覆盖,极大降低了品牌流量成本;二是完备的微信支付体系让微信在基础设施侧快速补足了同淘宝、京东的劣势。
而企业微信推出后,微信生态优势进一步扩大。通过企业微信,品牌方可以直接添加用户的私人微信,然后在微信内部通过群、一对一对话、小程序、朋友圈等等方式同用户展开沟通对话。同时,企业微信还开通了大量底层系统性接口,可以帮助运营方将运营环节里面的所有数据都备份存档下来。而这些数据可以和品牌自身的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打通,进而通过一套景栗自身开发的工具,就可以为运营的用户打上大量精准的标签,然后能够非常有针对性的做一些对应的用户运营和管理。
目前,基于企业微信平台,景栗科技已经开发出了像松果圈等专业的私域运营工具。
但是赖罡斌却认为工具本身在现阶段并不能直接帮忙品牌方获得成功。这主要是因为相比于在淘宝天猫已有大量成熟完善的运营体系,大量商户现阶段面对的棘手问题并非是没有工具,而是不知道应该如何利用工具实现用户和商品运营。因此为了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景栗科技部署了大量咨询和运营团队,深入行业,从而提供符合各自行业特性的运营思路及模型。
“目前市面上很多的私域运营公司更多看重的可能还是工具的开发,但问题在于这些工具并不一定能够真正帮助品牌方运营管理好用户。相较于拿什么做,知道怎么做显然更重要。”赖罡斌介绍道。
景栗目前的业务主要在三个方面,一个是提供私域运营工具,一个是私域代运营,还有就是帮助企业做私域培训。不过在赖罡斌看来,这三个具体层面的业务其实也都是基于打造一个合适的运营模型这一核心展开的。
通常,景栗在于品牌合作时,会首先与品牌方共同制定出一套完整的运营模型。在此基础上,品牌方的总部会和景栗一起针对1~2个区域市场做深度的模型打造,在取得良好效果以后,就会把这样的一个模型抽象成一套培训材料,然后输出给到全国其他所有的门店,这就是一个培训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又因为需要高效的去传递这样的一套运营模型,因此才有了一套完备工具松果圈的开发。
以具体事例来看,针对某一款跨境母婴营养品,他们的核心痛点就在于产品用户生命周期短,很难复购,因此景栗就提出了分享裂变、多渠道拉新、多场景种草的运营思路来帮助解决。而针对像百雀羚这种化妆品行业,景栗则通过塑造特定品牌人设,将用户精细化分层运营,和用户一对一强内容互动的方式,引导激发用户的购买动机。
除此之外,在品牌日常与用户的关系维护中,景栗强调要深入用户的生活场景之中,依据用户在不同时段、不同地点,推送不同的内容。
以餐饮行业为例,在日常生活时段中,用户每天的用餐时间是比较固定的。而这些固定的时间段就是一些非常明确的跟餐厅交互的时间窗口,在这种特殊的时间窗口,景栗就会协助餐厅做一些菜品内容或者是优惠券的推送,以此使品牌形象更加深入用户生活。
赖罡斌表示,私域的运营一定是以用户为中心,对于品牌而言,最终的销售或者转化,只是一个用户运营的结果,景栗所有的着力点就是用户。
目前,景栗科技已经进行了多轮融资,融资金额达数千万美元,经纬中国、顺投资本、分众传媒等均有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