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晓2018年7月拍摄的杭州运河亚运公园。 田晓 摄
中新网杭州12月1日电(记者 王逸飞)近三年时间,拍下从清晨到日暮的600余张档案式照片,这是浙江杭州市民田晓为家门口的亚运场馆留下的独特“光影档案”。
田晓2020年8月拍摄的杭州运河亚运公园。 田晓 摄
72岁的田晓家住杭州运河亚运公园附近。该项目占地701亩,包括“国球中心”体育馆(2022年杭州亚运会乒乓球比赛场馆)、“杭州伞”体育场(2022年杭州亚运会曲棍球比赛场地)等。其是杭州市主城区最大的新建亚运场馆,也是浙江省首座集体育馆、公园、运动场、商业配套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体育公园。
田晓拍摄的杭州运河亚运公园。 田晓 摄
自2017年杭州运河亚运公园动工起,田晓便将手中的镜头对准了它。用他的话说,“我们看着它一步步建设起来,它代表着我们生活环境的不断变化,我们居民现在和未来真真实实的幸福感,也体现在这里。”
“最初周边都是农田,只有一辆公交车,打车都打不到。现在这里已经是大变样了,一片繁华。”作为杭州城西这片区域十几年发展变迁的见证者,田晓说。
田晓拍摄的杭州运河亚运公园建设场景。 田晓 摄
“工业建设的题材相对比较枯燥,很多人不感兴趣,但我觉得亚运场馆的建设是有历史意义的事,把这些画面记录下来,以后肯定会有用处。”他认为,做这件事情自己有着“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即在退休后遇到了亚运建设时期,自己居住在运河亚运公园附近,以及其退休前从事期刊出版工作,对摄影十分爱好。
最初,田晓用自己的手机拍摄,拍摄内容用他的话说也是“比较随意”。后来,在对摄影更加熟悉后,为抓拍到场景目标图,他不仅添置了新的专业长焦镜头,还给自己立下了一些内容上的“拍摄规矩”。
田晓拍摄的杭州运河亚运公园建设场景。 田晓 摄
春夏秋冬、气象万变下的建设场景;有意识拍出环境参照物记录原有地理位置特色,如相邻楼宇、路牌等;努力反映不同施工阶段进度关键点时间变化照片;拍摄有故事的照片……在田晓拍摄的600多张照片中,都能寻得上述几类共同的主题。
近三年时间里,他把自家阳台、窗口作为了拍摄主战场。为了拍出满意作品,其经常早上5时许就专门起床推开窗户寻找美景,也会为了构图、光线而在单元楼里爬上爬下。田晓没有给自己规定一定要拍多少照片,因为在他看来,好作品“可遇而不可求”。
田晓在杭州运河亚运公园内。 王逸飞 摄
如今,田晓拍摄的档案式照片已获得场馆建设方的关注,其挑选出了250幅代表性照片作为档案照提供。他还常把照片推送到邻里群里,与小区居民共同分享发展和变迁。
目前,杭州运河亚运公园中的乒乓球馆和曲棍球场的外形框架建设已完成90%,场馆部分计划于2021年3月竣工。田晓说,自己会一直把这件事做下去,“因为它也记录了我们的幸福生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