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14年,又逢甲午年。在這一年中,國內外多家媒體都製作了紀念甲午戰爭120周年的專題報導。遺憾的是,在眾多紀念甲午戰爭的文章中,鮮有媒體以韓國的視角來講述這場戰爭。然而事實上,朝鮮半島作為甲午戰爭的爆發地和主要戰場之一,這場戰爭在其歷史上同樣留下了濃重的印記。
2014年上半年,亞太日報記者姚琪琳輾轉韓國首爾、仁川、全州、牙山和天安等地,尋訪了甲午戰爭在韓國所遺留下的印記。在2014年即將過去的時候,小編重新推出姚琪琳的一篇採訪手記,試圖再次從韓國人的視角來重新審視這場改變中日韓三國命運的戰爭。
2014年,又是一個甲子年,也是甲午戰爭爆發120周年。甲午戰爭在韓國被稱為“清日戰爭,被認為是中國和日本圍繞爭奪朝鮮半島的支配權而展開的一場戰爭。儘管甲午戰爭的發生,對中日韓三國均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但在作為當時甲午戰爭爆發地和主戰場之一的韓國,卻鮮有留下有關這場戰爭的遺物遺跡。
實際上,記者在採訪時發現,大部分韓國人對甲午戰爭的歷史均知之甚少。不僅韓國史料中關於甲午戰爭的記錄非常簡單,在主要書店也很少能找到有關甲午戰爭的書籍。即便是2013年剛剛新建成的韓國國家歷史博物館中,關於甲午戰爭的歷史也是寥寥數語。
3月下旬的一天,記者從首爾乘坐火車趕往甲午戰爭的首役之地——牙山,早就聽說這裡有塊當年日軍為紀念勝利而立的石碑,叫“鎮清岩,希望在這裡尋找到些許歷史的痕跡。
這是立在甲午戰爭陸戰首役之地(韓國牙山市鹽峙邑江清裡)的“鎮清岩的石碑,想必是當年日軍為紀念牙山之戰獲勝而立。 亞太日報記者姚琪琳攝。
牙山,是韓國忠清南道的一個海邊小鎮,距離首爾有兩小時車程。因其擁有悠久的溫泉文化在韓國小有名氣。據史料記載,120年前甲午戰爭的第一場海戰爆發在牙山灣外的豐島海域(豐島海戰),而第一場陸戰也爆發在離牙山不遠的成歡驛(現今忠清南道天安市西北區成歡邑)。
當記者走出牙山車站,看到的是一個典型的韓國小城鎮,寧靜而安詳。車站外有當地政府專門設立的旅遊服務中心為遊客提供牙山市旅遊諮詢服務,還有專門的中文旅遊手冊。但遺憾的是,旅遊手冊中,看不到有關甲午戰爭的隻言片語。或許當地的人們乾脆就不想把當年兩個大國的這場火拼刻留在小鎮的歷史記憶中。
於是,按照來之前做的功課,記者決定前往緊鄰牙山市的天安市博物館繼續尋訪之旅。天安博物館共有6個展廳,展廳面積2000多平米,詳盡介紹了天安牙山一帶的歷史變遷。但經過仔細參觀一圈後,卻依然很難找到關於甲午戰爭的介紹。最後還是在工作人員的説明下,記者終於在展廳的一個角落裡看到了幾張關於“成歡之戰(又稱牙山之戰)的手繪畫,在展品的上方寥寥數語介紹了戰役的背景。
這是收藏在韓國天安市博物館裡一幅由日本人描述牙山戰役的手繪畫。亞太日報記者姚琪琳攝。
在一幅名為朝鮮國成歡大激戰的畫作上,一群身著西式洋服的日本軍人與蓄著長辮子的清軍激戰正酣。畫面的遠處,日本軍人在用大炮進行轟炸,一群清軍奪路而逃。在畫作的上方,有幾行日語的介紹,右下角寫著一位日本作者的名字。在另一張手繪畫上,也是相似的內容。
據《天安市志》記載,1894年7月28日,也就是甲午戰爭(豐島海戰)爆發3天之後,日軍對駐守在牙山成歡驛一帶的清軍聶士成部發起攻擊,激戰一天后清軍敗退,與駐守公州的葉志超部合兵,一路狂奔退守至平壤。
天安市博物館收藏的一幅有關《馬關條約》簽署情景的刻板印刷圖 。冮冶攝。
牙山之戰是甲午戰爭中日之間的第一場陸戰。如果說,豐島海戰是因為清軍不備被偷襲導致戰敗,那麼在成歡之戰中,清軍曾一度佔據有利地形,但最終仍遭遇失敗。從戰術上看,反映出清軍的軍事指揮、士兵素質、武器裝備等均遠不如日軍。而從戰略上看,清政府的體制弊端更是暴露無遺。儘管經過豐島海戰,日本的戰爭挑釁意圖早已是暴露無遺,但主管朝鮮事務的李鴻章仍寄希望於列強調停,和戰不定,導致貽誤戰機不得不吞下失敗的惡果。牙山之戰的敗北,是否已預告了清政府在這場戰爭中必然失敗的結局。
工作人員介紹說,這兩幅手繪畫就是博物館裡關於甲午戰爭的全部藏品,據說在經歷近半世紀日本對朝鮮的殖民統治後,許多原有的甲午戰爭遺物早已不復存在。
圖為日本為紀念甲午戰爭勝利在牙山市樹立的一座牙山甲午戰爭紀念碑。據說1945年韓國光復後,紀念碑作為被殖民歷史的恥辱被當地居民拆掉。
走出博物館,記者一行又打的返回30公里外的牙山市。當來到牙山市鹽峙邑江清裡(裡即村)路口時,一塊名為書寫著“鎮清岩三個漢字的石碑赫然跳入視野。據說當年日軍大敗清軍後,為紀念這場戰役曾在牙山當地樹立過一座高大的紀念碑,但是在1945年朝鮮光復後,這座紀念碑作為殖民歷史的恥辱被很快拆除,現在這塊殘破的碑石想必也為日軍所立,它的確切來歷搜遍韓日兩國的網站無果。從“鎮清岩這三個字足以看出,當年日軍是何等看重牙山戰役大捷,大有借此“炫耀之意。
“鎮清岩緊挨著一條鄉間公路,車來人往,鮮有人問津。或許我們是“到此一遊的不多見外國遊客,計程車司機李姓大叔也好奇地湊上前來,問我們為什麼到這偏僻的山村來看這麼一個不起眼的石碑。
李大叔在向記者介紹他眼裡的“甲午戰爭(韓國稱“清日戰爭)冮冶攝。
原來,這位韓國大叔雖然是牙山本地人,經常從這裡經過,但從未用心注意過這塊石碑,當得知是甲午戰爭(韓國稱為清日戰爭)的遺跡時,他才恍然大悟,告訴記者他知道“清日戰爭,在念書時曾經學過這段歷史。他說,當時的朝鮮軟弱無能,日本戰勝清朝,朝鮮也不幸淪為日本的殖民地。說到日本他說:“像我們這個歲數(50多歲)的人很少有人會對日本有好感。就連看足球比賽,韓國隊跟別的國家打踢輸了都無所謂,但是若跟日本踢輸了,很多韓國人就會很情緒激動。 “但話又說回來,我們每天忙於生計,沒工夫關心那麼多的‘大事’。
面對“鎮清岩這一記載了一段中國恥辱歷史的石碑,我思緒萬千,甲午戰爭這一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開啟了中日韓這三個東北亞國家一個多世紀的恩恩怨怨,至今歷史的傷痛仍未能得到撫平。現如今,日本仍屢屢在靖國神社、慰安婦、教科書、釣魚島和獨島等問題上與中韓兩國發生爭端,而且安倍再次問鼎首相後更有變本加厲之勢。所幸的是,今天的中國已不再是120年前那個腐朽沒落的清王朝,韓國也好朝鮮也好已不再是當年那個任人宰割的弱小國家了。
在返回的路上,我反復翻看著那塊讓中國人感到恥辱的“鎮清岩照片,腦海裡仿佛又疊印起幅幅電影《甲午風雲》的慘烈鏡頭。又一個甲子年過去了,中日韓環抱的海域,依然能聽到不祥的炮聲,依稀能聞到戰爭的鼓噪,但願下一個甲子年到來時,地理相鄰、文化相近的中日韓東亞三國能永久遠離戰火硝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