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预防、医疗、康复、养生保健等的需求不断增加,中医药的作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自己是否“健康,寻求中医治疗调理的人群也越来越多。一些中医调理方法,如针灸、蜂疗、三伏天灸、按摩、刮痧、拔罐、熏蒸等更是门庭若市,经常要提前预约。
与西医相比,中医有何突出的优势?中医药调理和治疗原理何在?现代人为何会越来越青睐于中医调理?为探究中医药的奥秘所在,记者采访了我市多位中医专家。
中医强调保护性治疗,“同病异治更有针对性
以前,人们对中医药的看法,觉得中医是“慢郎中,看个病吃几天药才慢慢好,见效慢,而且中药又苦,所以有不少人转向看西医。发烧了,吊个瓶,打个针,吃几颗药丸,很快就退烧了,不用再受病痛的折磨。如今,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逐渐意识到有的西药虽然见效快,但对身体的伤害也大,而且随着病菌的增强,有时发烧吊了瓶明明退了烧,但过一天又复发,如此反复,身体更差了。于是开始有些人转向找中医治疗康复,像五邑中医院的“治未病科,就经常有发烧或感到身体不适的儿童在家长的陪同下前往问诊,做下蜂疗,很快见效,所以很受青睐。也有的人,会主动去五邑中医院的名中医工作室看病,调养身体。
市民小陈家住新会区,父母住在广州,自从小陈儿子出生后,为了照顾小孙子,其父母经常往返广州和江门之间,期间难免会有感冒发烧或身体不舒服,虽然新会也有不少医院,但小陈父母一听说五邑中医院设立有名中医工作室,专门聘请了广州华侨医院的省名中医过来坐诊后,即使打的也非要到五邑中医院看中医,小陈母亲说:“在广州习惯了看中医,虽然效果慢些,但对身体伤害没西药大,而且可以慢慢调养。
省名中医、五邑中医院肾病科主任中医师伍劲华告诉记者,相比较西医,中医更强调保护性治疗,就是通过对机体的调理,降低机体对炎症的反应度,再通过中药调理的方式,增强身体的抵抗力,产生抗体,用自身的力量去战胜疾病,而不会过多依靠外部治疗。中医治病讲究的是“同病异治,也就是说对于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时间、地点或者机体体质不同,或病状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会体现出不同的证候,医生会针对不同的证候,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所以更有针对性。像抗生素的使用,就不属于自身的抗病手段,如果被泛用,就会导致失效。而如果通过正本清源,加强自身抵抗力,就不会有这个弊端。中医治疗对炎症反应状态分析和下药轻重不一样,效果也会大相径庭,关键还要看医生的心得和经验。好的名中医擅长辩证施治,效果大不一样,这是一般医生学不到的。
五邑中医院脑病科主任石青主任中医师也表示,西医的治疗是以消灭病为主,长期使用激素和抗生素,容易对免疫系统及身体造成较大的伤害,而中医治疗的个体是人,强调和谐共处,保持动态平衡,使治病菌和非治病菌达成平衡,对身体的伤害相对小很多。然而,中医的这个特性,也阻碍了它的发展,比如传统中医没有像西医一样有一个标准化的判断标准,从诊断到开药,都是凭医生的经验,而不能形成一个行业通用的标准,从而出现了重西医轻中医的“不平衡发展现状,使中医的发展相比西医缓慢。他希望国家能制定正确的战略导向,并从政策、中药材种植、资金投入三方面切实缩小与西医的差距,给中医“施展的机会,才能真正振兴中医药,让中医重新“焕发生机。
“上工治未病,下工治已病,中医优势重在预防保健
“中医发展是一种基于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符合人类治疗规律。五邑中医院血液病科主任曾英坚主任中医师说,在中医看来,人体是一个由多层次结构构成的有机整体,功能上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病理上相互影响。中医强调治病,就是要调理人的根本,尽量做到阴阳平衡、气血协调。曾英坚介绍说,现代的中医,也会用ct、化验等一些检查来确定疾病,然后再采用望闻问切的手段来进一步确定患者的体质,以便做出针对性的治疗。这些技术和中医并不矛盾,不能说ct、磁共振这些东西就是西医的。这只不过是检查手段而已。传统中医有时不会像西医一样精确地指出是哪个地方有毛病,只会从一个整体角度来考虑,如果再结合西医的相关理论知识,中西医结合,不仅能精确指出发病部位,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石青则认为中医的精髓在于“致中和,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而“论治有八种不同的方法,称为“中医治病八法,即“汗、吐、下、和、温、清、消、补。治疗疾病时,只有正确灵活地运用这八种方法,才能确切地治愈疾病,做到“药到病除。石青还提到说,随着中医在国际上认知水平的提高,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也开始渐渐认识到中医的有效性,美国人民崇尚自然、环保、有机,所以对中国的传统疗法,如针灸、中药特别欣赏,尝试针灸、中药的人数年年增长。
名中医工作室主任杜发斌主任中医师告诉记者,几年前他曾经医治过一个外国人,因为听说中医能诊脉知病,特来求诊。经过一番诊断,杜发斌将其两侧胁肋胀痛不适,消化不良的病症告知,并加以施治,三个星期后便将其在国外经西医的多种检查和治疗都没治好的“顽疾治好了,后来该外国人又专程从国外带其妻子过来看病,经介绍,其妻为老师,二十多年一直咽喉不适,是慢性咽炎,在国外不但治不好,还出现咽部有物梗阻,吐之不出,吞之不下的症状。后在五邑中医院治疗一月后,病情完全缓解。由此可见,一些西医不能解决的“奇病用中医方法医治反而能出奇效。
近年来,随着大健康概念的普及,“治未病作为中医药医疗保健的“重点日益揭开“面纱,五邑中医院于2009年在江门地区率先设立治未病科,充分发扬中医治未病的作用。
“《黄帝内经》说,‘上工治未病,下工治已病’。中医优势在于预防保健,治未病。五邑中医院治未病科主任成永明告诉记者,所谓亚健康就是疾病隐而未显、显而未成、成而未发的阶段。现代人容易得亚健康,这类症状在西医最多归类是神经衰弱,具体治疗却没有针对性,但是中医就会很准确的诊断出你是什么类型的体质,应该怎样调理,治疗的效果也很好。
成永明表示,中医学“治未病在防治亚健康上的着眼点主要是针对“欲病之人,针对其“未病状态,给予及时、有效的干预,从具体的人出发,首先对其体质状态进行辨识,然后根据其体质特点权衡干预措施,通过中医中药的调整,使机体恢复到正常工作和生活状态。随着市民健康意识的增强,对“治未病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该科室的蜂疗、针灸、推拿、火罐、中药贴敷、足疗、刮痧等中医特色治疗服务需求火爆。
继承和发扬中医传统特色,中西医互补交融
提到江门中医药的历史和发展,石青告诉记者,江门中医药的历史悠久,清末民初出现的伤寒“四大金刚,江门人就占了半壁江山。其中,鹤山的易巨荪还是近代岭南著名的经方派医家,而外海的陈伯坛更是广东四大名医之一,共同撑起了当时岭南医学的半壁江山。
从我市中医药发展状况来看,我市正逐步建立以五邑中医院为龙头、县(区)级中医院为骨干、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为基础、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网底的四级城乡中医药服务体系,并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了一系列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制定江门市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研究工作室建设规划、江门市基层中医药人才临床培训基地建设规划、创建江门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实施方案等七大中医药名市建设项目。
据统计,2013年市本级财政安排中医药专项经费180万元,用于中医药人才培训基地建设、中医院中医药名医名室、名(中)医进社区开办“名医诊所试点工作、中医药中等职业教育。
作为五邑地区中医药的领头羊,五邑中医院始终坚持中医特色的办院方向,在继承和发扬中医传统特色、优势的同时,努力引进和吸收现代医学前沿技术,做到中医疗效突显,西医互补交融。目前已形成了国家级、省级、市级三个层级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在医院逐步形成专业覆盖较全、区域分布合理、专科优势互补、创新能力较强、运行机制良好的中医专科群体。
其中,脑病科为我市首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专业)、国家“十一五中医重点专科;妇科为国家“十二五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单位;脑病科、骨伤科、妇科、肛肠科、肺病科为广东省“十一五中医重点专科;肾病科、心病科、脾胃病科、针灸科为广东省“十二五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单位;脑病科、针灸科、妇科、肾内科、心病科为江门市首批中医重点专科,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医院品牌及专科优势。
据介绍,未来五邑中医院将采用几大措施大力提升我市的中医发展水平。一是制定“三鹰计划,搭建平台,重点培养中医人才。对有培养前途的中医人才进行重点培养,在学习上给他们创造机会,工作上给他们提供方便,全力支持他们参加国家和省里组织的学术交流会议及短期培训,使他们不断开拓视野,更新知识,增长才干。
二是采取“师带徒培养方式,发挥名老中医不可替代的作用,把已退休和将要退休的名老中医请回来,留下去,生活上关心照顾,工作上提供方便,待遇上满足他们的要求,使他们安心、甘心、热心做好师带徒工作,用心血和汗水浇灌着一代又一代“弟子的成长。
三是进行中医科研推广,鼓励中医科研申报,每年都有厅级以上科技项目5-6项,并与北京中药大学等专业大学进行多个课题项目合作科研。
四是医院在资金上支持,对重点专科专项建设资金给予配套支持。
五是通过每年一次举办江门市中医药学会学术交流年会暨“华佗杯青年论坛,还有医院每月一次的中医论坛,为年轻的中医药工作者提供学习互动和交流的平台,分享经验,促进江门市中医药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