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助力中國航運港口業突圍

上海證券報

text

【亞太日報訊】全球航運業的復蘇曙光在東方點亮。近年來,波羅的海航運指數(BDI)從烈火烹油時的一萬多點,最多跌至五百多點,全球航運哀鴻遍野,港口貿易一片蕭條。然而,舉世皆默、萬馬齊喑之時,恰有星星之火,東方燎原。

在全球經濟持續疲軟、國際貿易增長乏力的大背景下,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不僅激活中國及沿線國家港口貿易,也確立全球航運重心東移的必然趨勢。

重心東移:各地爭建國際航運中心

在寧波市北侖區的寧波港三期碼頭,一輛輛貨車絡繹不絕,等候著漂洋過海的集裝箱貨物從這里裝卸離岸。隔海遠眺,金塘島、梅山島等島嶼的輪廓清晰可見,一座座橋梁飛架兩岸。

這是記者走在寧波港碼頭,捕捉到的一個普通鏡頭。

如果將鏡頭切換到全球港口的版圖上,寧波港也占據著舉足輕重的位置。2014年,寧波港貨物吞吐量突破5.26億噸,居中國大陸港口第三位、世界港口第四位;寧波港集裝箱吞吐量完成1870萬標準箱,同比增長11.5%,箱量增幅列大陸沿海主要港口首位,箱量排名中國大陸港口第三位,并首次超越釜山港,進入世界港口前5強。

寧波港成為中國推動“一帶一路”戰略下港口發展的標志案例,更是國際航運重心東移的微觀縮影。

“近一年來,集裝箱、干散貨和液體散貨三大航運板塊的情況,均表現出世界航運重心東移的趨勢。”航運經紀和咨詢機構德魯里中國區董事總經理劉倩文對記者說。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加速,劉倩文的觀點,越來越成為國際航運業共識。

日前,國家金融信息中心指數研究院聯合波羅的海交易所在滬發布的“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報告”,其中顯示全球十大國際航運中心亞太占六席,世界航運重心東移趨勢明顯。

根據報告,排在全球前十位的國際航運中心城市依次為:新加坡、倫敦、香港、鹿特丹、漢堡、迪拜、上海、東京、紐約、釜山。

國家金融信息中心指數研究院有關專家介紹說,從樣本城市分布情況也可以看出國際航運中心在向亞太地區轉移。據統計,在46個樣本城市中,亞洲、歐洲和美洲分別占比39%、26%和21%。

航運重心東移的背景下,中國沿海各大良港都在加緊建設,創新發展模式,爭取成為新的國際航運中心。

如寧波港,當地政府推出《寧波參與“一帶一路”行動綱要》,明確了國際港口聯盟(又稱“絲路港口合作服務組織”)、對外經貿合作、跨境電子商務、友城人文交流四大戰略重點。

寧波市市長盧子躍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國家的“一帶一路”戰略、長江經濟帶戰略和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都和寧波息息相關,緊密相連。寧波市首先要融入這三大戰略,在融入的基礎上再把國家戰略在寧波落到實處,而實踐的平臺就是建設港口經濟圈。

“寧波建設港口經濟圈的內容和重點主要就是提升國際化,包括國際貿易、國際金融、國際文化和國際教育四個方面的內容。”盧子躍說。

在廣州,記者走在廣州港旗下南沙港區集裝箱碼頭,年輕而皮膚黝黑的施工總監小李告訴我們,三期工程即將完工,明年四期工程進入建設階段,未來南沙集裝箱處理能力將超過2000萬標準箱。南沙港區還計劃啟動一個“超級干線”項目,預計建成后每年可增加30億美元貿易額。

這是廣州建設國際航運中心的一個側面。記者了解到,廣州正抓住“一帶一路”和自貿區兩大機遇,加速建設國際航運中心和物流中心、金融中心。

在上海,6月23日,上海市交通委已發布《上海市推進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條例(草案)》,以貫徹實施建設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國家戰略,對接“一帶一路”建設。上海還將鼓勵境內外各種社會資本參與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支持企業、機構等組織建立航運基金,為航運業的持續發展提供投融資服務。

業績復蘇:中國航企獨到“生意經”

皮膚白皙、面色紅潤的高級船長老吳如果不主動介紹他的職業生涯,別人很難想象他曾在大海中航行了16年。

在新的歷史機遇下,這位中遠航運的高級船長和其他船長同事們告別了早期服裝、食品等低端貨物運輸,迎來了全新的征程。

這些年來,中遠航運“打造綜合競爭力最強的特種船運輸公司,成為大型工程項目設備運輸的領導者”是老吳和他同事們擔負的新使命。

這背后,隱含著一個更大的發展邏輯:中國航運業能否重繪世界版圖,至少需要兩個支點,一是國際良港的建設,二是本土航企的強大。

任重道遠:戰略投入期競爭仍激烈

回溯歷史,世界各大航運中心的發展無不經歷三個層次:基礎航運、服務航運和智能航運。這三方面的業務能力決定航運中心是生產型、服務型還是知識型。

經歷4個月的實地走訪,記者也發現,我國大部分港口還處在生產型向服務型的過渡階段,未來之路任重而道遠。

8月初,上海航運交易所正式對外試行其開發編制的“一帶一路”航運指數——“一帶一路”貨運貿易指數與“海上絲綢之路”運價指數。

據此,記者了解到,國內數家龍頭航企負責人有意進言相關政府部門,對貿易、航運、金融統籌考慮。

國內港口攬入無水港的策略也就應運而生。寧波港,在內地數十城市設立了無水港區,實行海鐵聯運。沒有海港的西安,則設立國際港務區,與沿海多個港口和航運公司合作,發展港口經濟。“一帶”和“一路”戰略性地聯結在一起。

在遙遠的13世紀,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沿陸上絲綢之路來到東方,在游記中記錄了中國泉州港的繁華:“亞歷山大或他港運載胡椒一船赴諸基督教國,乃至此刺桐港者,則有船舶百余,往來如梭”。正是他對刺桐港也即泉州城的贊嘆,引發了哥倫布啟動尋找“光明之城”的遠航,從而帶來了世界地理大發現,開啟現代航運業發展之端。

今日,當記者從古刺桐港遺跡走向新的泉州港碼頭,走進中國的沿海港口,繁榮之氣象再度撲面而來。“一帶一路”戰略終將助力中國重繪世界航運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