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這五大趨勢改變世界

text

【亞太日報訊】有句話叫沒有消息就是好消息,講的是新聞媒體喜歡關注壞事,而2015年,歐洲的“消息”卻特別多。除此之外,還有幾個影響世界格局的大勢:經濟方面,2015年新興經濟體普遍表現欠佳,發達經濟體則有不少亮點;政治上,南美國家選舉中“窮人”與“富人”對決趨勢逐漸淡去,中產階層開始成為影響政治風向的關鍵力量;安全方面,亞太地區的最大熱點則在南海,由於一些域外國家攪局,南海局勢一直處在“被緊張”的狀態。且聽小編為您一一評述。

1. 恐怖主義牽動國際政治

“伊斯蘭國”武裝人員。資料圖片

今年國際局勢最大的“黑天鵝事件”當屬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的崛起。乘著各方勢力在敘利亞拉鋸之機,“伊斯蘭國”雖遭美、俄圍剿而不倒,反而在敘利亞和伊拉克北部站穩腳跟,並依靠發動恐怖襲擊、殺害人質和戰俘、破壞文物古跡等暴行繼續製造新聞頭條。它的存在打亂了中東政治格局:敘利亞、伊拉克飽受戰事折磨,美國、俄羅斯、土耳其和海灣國家紛紛捲入其中,或調整現行政策,或盤算長遠利益。

同樣在2015年,“伊斯蘭國”打破了此前人們認為它將僅僅“紮根”中東的想法。11月的巴黎襲擊之後,“伊斯蘭國”等恐怖主義威脅從中東向全球外溢蔓延,已是大家都認定的事實。

對全球局勢而言,隨著伊朗核協定達成、朝鮮半島相對平靜、烏克蘭危機僵持,當前世界各類常規威脅的地位正在下降,恐怖主義正成為國際政治面臨的主要矛盾,而“伊斯蘭國”的黑旗,則是這一威脅的具現。

2.經濟形勢發生分化

12月16日,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交易員觀看電視新聞播報美聯儲加息。(新華社/美聯)

在作為新興國家最重要代表的金磚國家當中,儘管中國和印度經濟發展勢頭良好,但受原油等國際原材料價格下跌、出口不景氣和外商投資減少等因素影響,俄羅斯、南非和巴西的經濟今年都不景氣。俄羅斯繼續被西方制裁、南非一星期換了兩任財長、巴西深陷腐敗醜聞和政治紛爭;三國的貨幣對美元今年分別下跌20%、25%和33%。

與此同時,發達國家儘管復蘇力度不強,但情況仍屬可圈可點,尤其是美國,經濟復蘇勢頭較好,失業率下降明顯,經濟內生增長動力強勁,美聯儲12月16日宣佈加息,結束歷時七年的零利率政策就是明證。與此同時,歐元區的經濟也恢復增長,失業率開始下降。

3.拉美集體向右轉?

11月22日,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諾賽勒斯,左翼執政聯盟“勝利陣線”候選人丹尼爾·肖利的支持者通過電視觀看肖利承認敗選的消息。(新華社/路透)

上世紀末本世紀初,左翼政黨在多個拉美國家先後上臺執政,拉美“向左轉”引起全世界震動和關注。但風水輪流轉,拉美政治的風向2015年底發生戲劇性轉變:委內瑞拉保守政黨以壓倒性優勢贏得議會選舉;阿根廷執政12年的左翼陣營“勝利陣線”候選人在總統選舉中敗給中右翼“變革”聯盟候選人。連續的變化讓人驚呼,拉美的指揮棒要“左手”交“右手”?

其實這一趨勢早已出現。近兩年,南美國家選舉中“窮人”與“富人”對決趨勢逐漸淡去,中產階層開始成為影響政治風向的關鍵力量。與此同時,左翼執政積累的問題集中顯現,特別是社會福利擠佔投資,經濟效率和競爭力提升緩慢等問題得不到解決,讓拉美國家應對危機的能力無法提升。

然而左翼在拉美國家仍然擁有廣泛民眾基礎,拉美的風向雖然在“向右偏”,卻並非毫無迴旋餘地,無論左翼還是右翼,都必須兼顧經濟政策與社會政策,才能最大可能地爭取選民。

4.歐洲一體化受挫

一開年,歐洲最大的“消息”是希臘議會選舉和債務危機。在選舉中上臺的希臘左翼政府主張結束緊縮、終止救助協議,希臘出現債務違約,甚至走到了破產和退出歐元區的邊緣。

7月3日,在實施資本管制後的希臘第二大城市塞薩洛尼基,喬治·查茲法提亞迪斯老人在四家銀行排隊想為妻子領取退休金,但是都無功而返。老人實在承受不了,倒地痛哭。(法新)

好不容易,今年7月,歐元區領導人達成解決希臘債務問題的階段性協定,避免希臘退歐。但債務危機剛有緩解,難民大潮又洶湧而來。難民湧入意味著歐洲各國要承擔接納難民的經濟重擔和安全隱患。圍繞分攤難民等問題,歐洲各國吵得不可開交,疑歐情緒蔓延。

12月4日,在希臘北部邊境的伊多邁尼,難民等待進入馬其頓。2015年,約70萬難民從希臘進入歐盟境內,希臘已成為難民進入歐洲的主要通道。(新華社/美聯)

兩大危機對歐洲一體化的衝擊顯而易見。英國已確定在2017年底前舉行全民公投決定是否退歐,奧地利也出現徵集民眾簽名活動,要求政府就退出歐盟一事舉行全民公決。

但危機中有“危”也有“機”。隨著歐元區經濟復蘇、財政整頓和結構性改革初見成效,今年10月,法國總統奧朗德和德國總理默克爾在歐洲議會表示,將加強聯合,發揮“法德發動機”的作用,共同建設強大統一的歐洲。

5.南海局勢“被緊張”

今年亞太地區安全方面最大的熱點在南海。由於一些域外國家攪局,南海局勢一直處在“被緊張”的狀態。

從今年年初開始,美國軍機、軍艦多次進入南海我有關島礁附近區域,或抵近偵察,或炫耀武力,或“意外誤入”。美國政要屢屢對中國的島礁建設、南海的航行自由等表示“關切”,派艦隊在南海沿岸多個國家海域進行密集聯合軍演,並唆使日本巡航南海。

美國“拉森”號導彈驅逐艦。(美國海軍官方圖片)

在政客的推波助瀾下,西方媒體上也屢屢聽到聳人聽聞的論調。過去一年間,南海取代東海,成為大國在亞太博弈的最重要舞臺。

對南海,中國領導人今年已系統闡述中國的政策和立場。中國宣導的是“共商、共建、共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讓南海成為交流、合作、發展、繁榮的通道,而非人為將其造成“熱點”,成為橫在交流互鑒之間的天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