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烏魯木齊6月5日電
題:西域大果盤“飛”往世界餐桌
新華社記者蔡國棟
“吐魯番葡萄哈密的瓜,葉城的石榴人人誇,庫爾勒的香梨甲天下,伊犁蘋果頂呱呱……一年四季有瓜果,來到新疆不想家。”憑藉特有的光熱條件,新疆現已成為中國重要的“西域大果園”,各色果品源源不斷銷往世界各地的餐桌。
截至去年底,天山南北的特色林果總面積突破2300萬畝,年產值達到492億元(含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每年我們發往中亞及歐洲市場的新鮮果蔬都有10多萬噸,新疆豐富多樣的水果蔬菜通過我們銷售到周邊及歐洲市場。”新疆一家農產品貿易公司的總經理於英萍笑著說,這已經改變了中亞居民的飲食消費習慣,以往很少能上中亞居民餐桌的葡萄、哈密瓜等,現在銷得很好。
讓於英萍感到欣喜的還有巴克圖口岸日益成熟完善的農產品出口“綠色通道”。經過多年合作協商,中哈巴克圖-巴克特口岸逐漸成為農產品通關便捷高效的“特區”。為了更好地開拓國外市場,於英萍還在中亞及俄羅斯聘請了80多名行銷人員和市場觀察員,設置了10多個國際行銷網點,構建了自己的銷售網絡和市場反饋體系。
短短幾年,“色彩斑斕”的林果基地在新疆大地快速擴張,全疆林果種植面積從不足300萬畝猛增至2300多萬畝。目前在天山南北已形成兩大特色“果園”,其中環繞南部的塔裏木盆地,大面積種植的紅棗、核桃、杏、香梨和蘋果等,成為新疆的“大果盤”;而在北部的吐哈盆地、伊犁河谷、天山北坡等地,農民廣種葡萄、紅棗、枸杞等林果,收益可觀。
眼下,伊犁河谷莫乎爾牧場的農民正忙著在葡萄園施肥、除草,以確保今年葡萄豐產豐收。截至目前,莫乎爾牧場葡萄種植面積達2.6萬畝,年生產能力達到3.5萬噸,年產值達7000萬元,其中今年有5000噸葡萄要出口到越南、緬甸和印度尼西亞等國家,目前還有海內外經銷商不斷前往莫乎爾牧場洽談合作意向。
在種植面積擴大的同時,新疆林果的主裁品種也發生了變化,由過去的“老三樣(葡萄、香梨、哈密瓜)”發展成市場需求更大的“新三樣(杏子、紅棗、核桃)”;林果品種也由80餘種壓縮到18種;瓜果精深加工能力也提高到每年千萬噸以上。
與此同時,新疆還加快了標準化示範基地建設,創建了800多個高標準豐產栽培標準化示範基地,250萬畝無公害、綠色、有機和生態健康果品基地,以及近100萬畝出口註冊果園。
如今,新疆的紅棗、杏種植面積已居全國首位,核桃種植面積居全國第三位。去年新疆農民人均收入來自林果業的就達1100多元,特別是林果業發展較早的地州、縣市,林果業收入已佔農民人均收入的45%以上。
新疆還將扶持林果儲藏保鮮與精深加工作為林果業轉型升級的戰略重點,大力提升附加值。目前,全區已有62家林果業重點企業被評為國家和自治區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以紅棗深加工為主的新疆天海綠洲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便其中的佼佼者。
為了讓中國更多老百姓和海外消費者品嘗到“西域大果園”的產品,新疆先後在北京、上海、廣州、武漢、長春和成都建立了六大果品銷售平臺,在海內外市場上打出了“庫爾勒香梨”、“吐魯番葡萄”、“阿克蘇蘋果”、“哈密大棗”等32個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稱號。
新疆林果業在每年產生數百億經濟效益的同時,還成為塔裏木盆地阻擋風沙、改善綠洲氣候的重要生態屏障。地處沙漠邊緣的和田地區,隨著“果園”面積的擴大,風沙較以往明顯減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