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爆買”熱潮要消失?中國人赴日旅行或與購物分離

環球網

text

【亞太日報訊】日媒稱,“爆買”一詞2015年獲得日本流行語大賞。但是2016年隨著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和彙率市場變動,“爆買”熱潮出現停滯。不少日本零售業相關經營者表示中國客人對于日本商品的需求正在減少。但是真是如此嗎?

據日本經濟新聞18日報道,在中國進口和銷售日本食品以及雜貨的越洋通商的黃剛董事長說:“隨著成本下降,價格也能隨之下降。人們已經不需要專門去日本旅行,大包小包的背商品回來”。

越洋通商以遼甯大連等東北地區爲中心,並在上海和蘇州等地開設約30家“越洋物語”零售店。大連的店鋪內有“跨境商品展示區”,這裏陳列著中國人喜好的健康食品,以及洗發水等頭發護理商品,乍一看去與其他的賣場沒有什麽不同。

真正不同的其實是購買方法。這些商品都是樣品,在現場不能購買。客人需要用手機掃描商品上的二維碼,在越洋通商官網上支付後,商品會從保稅區倉庫中快遞到家。

報道稱,爲了扶持跨境電商,中國2016年在大連、上海、廣州等全國12地開設跨境電商試驗區。試驗區內設有保稅區,可進行進口、保管無關稅等狀態的商品。電商從業者經由保稅區進行商品的網上銷售,可以簡化通關手續,抑制物流成本。另外2016年4月針對跨境電商的稅率發生了變化。雖然有限額,但是進口關稅清零、增值稅等其他稅費減爲通常進口的7成。

越洋通商之前都是采用通常方式先進口商品,然後在店鋪中銷售,加上稅費、人工、毛利等之後,商品價格會比日本高3-6倍左右。黃剛董事長表示“如果活用跨境電商試驗區,雖然會受商品種類和彙率影響,但是商品價格和日本大致相同。”

稅改衝擊代購

中國在稅改的同時,廢除了海外居民向國內寄送商品時免征稅額50元以下關稅的措施。

報道稱,以前的個人海外代購是征稅的盲點,這次改制是爲了追求征稅的平等。個人海外代購者混在訪日旅客中在日本百貨店及藥妝店中進貨,僞裝成個人將商品郵寄回國內銷售,謀取暴利。這造成了對正常進口商的不公平,並且逃避了繳納關稅。正是因爲如此,中國進行稅改來取締個人海外代購。

虧損的代購難以爲繼。住在東京的石苗(化名)表示“現在已經是停業狀態,價格競爭過于激烈,沒有利潤”,在和丈夫經營居酒屋的同時,石小姐的代購在2015年年末月營業額達到了1200萬日元。

報道稱,2016年形勢發生了變化。日本制造的産品被人們認可,新近參與代購的人開始急增。代購原本就是將從零售店買到的商品進行轉賣,商業模式非常簡單。除了壓低價格之外,沒有其他競爭手段。隨著日元彙率漲落,以及稅改帶來的利潤減少,石小姐表示“代購的朋友都不幹了”。

隨著代購“撤出”日本,訪日遊客的“入境消費”急劇減少。隨著彙率變化,訪日遊客由購買電飯鍋等高價商品轉爲購買糕點雜貨等。人們的旅行目的由購物變爲泡溫泉等,消費方式也發生了變化。2016年1-3月期訪日中國遊客人均消費額降低了近一成。由于以上綜合因素,給人們帶來“爆買”轉爲沈寂的印象。

去日本旅行,與購物分離?

大連的28歲公司女職員小周對于上次的日本旅行記憶猶新。周小姐在當地購買了大量禮品,感到非常的累。但是由于決定使用日本的嬰兒尿不濕和化妝品,周小姐表示:“商品在中國的網上購買,旅行就是要享受旅行的快樂。”對于理智的中國人來說,今後的訪日旅行很可能變爲這種形式。

另外,“代購”也在尋找新的盈利模式,開始與正規的進口商之間也産生了合作。30歲的洪先生從事代購5年,有著2000名顧客。最近他采取了從進口商手中購買部分商品的方式。進口商采用集裝箱等大量進口商品,成本較低,另外還享受稅費優惠。與代購從日本零售商直接購買商品相比,進口商可以用更低價格調配商品。洪先生說:“雖然利潤率較低,但是可以保證穩定的收入。”

據中國的調查公司艾瑞咨詢的數據,中國2015年的跨境電商市場規模爲9000億元人民幣,較上一年增長了5成,2016年更是會達到1.2萬億元人民幣的規模。如果再度出現日元走低人民幣走高的形式,日本零售店中可能一時恢複往日繁榮,但或許不會出現以前那樣中國人聚集大量購買商品的樣子。

報道指,日本的零售商把中國快速變化而減少的營業額簡單歸咎于“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彙率市場變動”等因素。但是,訪日遊客中的中國中産階層的收入依然在增加。奢侈品等在世界各處都可以買到,彙率的帶來的優勢消失只是時間問題。日本的零售業者就算指出種種理由,也只是爲自身的不努力進行辯解罷了。

很難想象中國企業制造的産品品質會迅速改善,那麽追求日本商品的中國消費者今後也會增加。雖說日本商品在中國可以輕易買到,但也是有限的幾種而已。或許備好只有在日本才能買到商品等,還是能抓住一些中國消費者的“爆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