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完成目标不到四成,花样年加强周转提速

界面新闻

text

冲击千亿仍是花样年的规模目标,只是现在他们将时间线放得更长。

花样年8月19日发布的中报显示,截止至2020年6月30日,花样年实现合同销售175.1亿元人民币,销售面积135.4万平方米,分别同比增长33%和21.1%,

以今年年初花样年提出的450亿元目标测算,上半年仅完成了目标的38.9%。

不过,花样年管理层对完成目标颇具信心。

8月19日,在线上业绩会上,花样年执行董事兼地产集团首席运营官张惠明表示:“7月底我们已经完成了全年目标的50%,下半年我们平均每个月都将有2-3个全新项目推出,保证了充分的货源,整个下半年供货会达350亿。”

中报显示,期内,花样年实现营业收入约为92.41亿元,同比增长7.7%;毛利约为31.09亿元,同比增长22.5%;毛利率约为33.6%,同比增长4.0个百分点;净利润约为2.77亿元,同比增长13.4%;撇除汇兑亏损净额的影响,期内净利润约为5.58亿元,同比增长97.6%。

土地储备方面,截至2020年6月30日,花样年在建及待建项目土地储备建筑面积为1237.18万平方米。

上半年花样年共有14个项目或项目分期开工开发,规划建筑面积合计为158.19万平方米。期内,花样年还有6个项目或项目分期竣工,合计建筑面积为95.86万平方米。在建项目则共有39个,合计建筑面积780.56万平方米。

花样年董事会主席潘军认为,公司土储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集中于全国五大都市圈,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占比超过90%。二是粤港澳大湾区土地储备占比超过50%,而大湾区的土地,最主要是城市更新项目。

2019年以来,花样年开始回归招拍挂市场。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8月18日,花样年新增18幅土地,新增总建筑面积约300万平方米,新增总可售货值438亿元,并新进入重庆、佛山、绍兴、郑州、南通等城市。

花样年拿地之后也一改过去“佛系”风格,开始走“快周转”道路。

张惠明称:“今年新拿地项目从拿地至开工周期缩短至2.7个月,从拿地至开盘缩短至8.2个月。去年第四季度和今年上半年获取的其他项目,绝大部分都可以在今年下半年推售。”

频频拿地的花样年,并非全部独自开发,而是选择同其他公司合作开发。

花样年中报显示,2020年6月30日待建项目明细表中,21个待建项目中,花样年权益比例占100%的项目仅有5个,其他均为合作开发。

张惠明表示,“我们在上半年新增18幅土地中,权益合作比例方面,合作的比例是53.8%,下半年会适当提高合作的权益比例到60%以上。”

花样年诚然对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十分看重,但该区域花样年的城市更新项目真正入市的不多,销售贡献平平。

从花样年五大区域具体销售额来看:成渝都市圈销售金额达63.06亿元,占比达36%;长三角都市圈销售金额达57.43亿元,占比达32.8%;环渤海都市圈销售金额达24.24亿元,占比达13.8%;粤港澳大湾区销售金额达17.92亿元,占比达10.2%;华中都市圈销售金额达10.04亿元,占比达5.7%

潘军解释称:“花样年目前在大湾区有46个城市更新项目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大部分位于深圳。预计未来三年,公司有17个城市更新项目可以转化为开发用地,预计供地总建筑面积约412万平方米,提供总货值约1186亿元。这17个项目中,有16个位于深圳,并且都处于城市更新比较成熟的地段。”

此外,花样年执行董事柯卡生表示,为了激发一线员工和管理团队的工作激情,集团公司在今年上半年还制定推出了两项激励措施,一是员工跟投制度,二是差额利润激励制度。

他称,花样年鼓励员工和公司共同投资,共享利益,共担风险,在为企业创造超额利润的同时,也为自身带来合理回报,这两项措施将在下半年新获取的项目中陆续推行。

至于对千亿规模的目标,花样年从没放弃过。

花样年希望通过对五大区域的深耕,20多个城市的布局,挖掘出200亿-300亿的城市公司,最终实现千亿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