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香港《南華早報》網站日前發表署名文章,稱2014年廣東已是連續14年中國電影票房第一省。而2015年度上半年票房成績單公佈,廣東以29.86億元的票房收入高踞榜首,超過第二名江蘇省10.58億元,相當於四川全省的票房收入。用廣東人的說法形容就是:拋開一條街。廣東何以成為電影票房大省?文章摘編如下:
兩個超級特大城市+粵語版,這就是所有省、市、自治區無法複製廣東驕人票房的原因。
欲在電影市場上與廣東一決雌雄,是很難、很難的事。有兩點不但江蘇難以複製,全國各省、市和自治區也難以複製的,那就是廣東得天獨厚地擁有廣州、深圳兩個人口合計超過3000萬的超級特大城市,此其一;其二是廣東的粵語版電影市場也是全國獨有,很容易理解,母語電影當然特別受歡迎,大凡內地與香港合拍、港片在廣東上映,按CEPA(內地與香港更緊密經貿安排)條款,內地與香港合拍和港片粵語版均可在廣東地區上映。瘋狂賣座的《捉妖記》,甚至打破好萊塢動畫片《功夫熊貓》在中國內地票房紀錄的國產動畫片《西遊記之大聖歸來》都有粵語版,那麼,廣東電影市場人頭湧湧的熱鬧,可想而知。
廣東電影的終端市場很不錯,這是事實。可廣東電影的中、上游作業就十分糟糕,表面上看每年都有那麼幾十部甚至上百部電影在廣東立項,可是又有哪幾部真的說打上廣東的烙印的呢?出自廣東的導演、編劇、演員有幾個?乃至具有品牌效應的電影公司又有哪幾家?別說是拍出具全國影響力的影片了。
毫無疑問,廣東是中國電影票房第一大票倉。因此我總是向廣東電影界朋友潑冷水:廣東難道心甘情願永遠只當票房老大而寧願電影創作、製作方面表現蒼白? ……可廣東的圈內朋友竟然認為,“不得不心甘情願”、“上海不也是如此?”……這種態度,令人無語。
廣東圈內朋友有這種態度可能因為他們極少或從未曾參與過電影的上游作業,也未曾在電影製作方面有過嘗試,特別是主持院線工作的朋友,或許他們數鈔票數慣了,甚至多數影院是別人開的,院線就賺他們的管理費的日子就很快樂、很爽,何必自找辛苦?尤以這個月(七月)全國票房似乎輕易就獲得近五十億元的空前票房紀錄的時候,這種甘於現狀心態明顯不過!
所謂“不得不心甘情願”的說法,當然只屬消極態度。也就是說,廣東只能這樣了,寧願當跛腳鴨是好的。至於“上海不也是如此”,就是一種自甘“蒼白”惰性剖白。
這種安於現狀的心態實在要不得。廣東當然還不是所謂的電影大省,僅靠別人的影片票房來支撐這種只屬於表面的、不存在任何文化烙印的繁榮,也不存在文化上的任何意義,自然也不明白文化產業的實質意義了!居然如此“心甘情願”,恐怕也只能說一句:這是廣東驕傲人票房後面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