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小敏:自贸区关键是开放服务业  中国经济“衰竭症”难解

APD自贸区观察

text

【亚太日报 李哲】就在一年前,对中国经济的乐观预期还曾充斥整个市场,比如那时还担任德意志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的马骏,给出了8.6%的增速预期。预测与现实的反差显示出当前经济的复杂性。

官方对2014年中国经济的判断,曾给出不同以往的"信号",如 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与"经济增速新常态" ,似乎都在传达谨慎的乐观。

在"新常态"的模式之下,中国2015年的经济走向哪里?风险会出现在哪里?国内"自贸区"改革路径对当前的改革全局的实质性意义在哪里?《亚太日报》于1月24日在深圳独家对话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石小敏。

今年65岁的石小敏,是中国改革年代较早的经济学家,他最早在国家体改委担任处长,其后担任"中国经济50人论坛"专家成员,他对当下中国经济的分析有一定借鉴意义。

石小敏此行来深圳是参加由网易房产和深圳商报举行的"裂变与新生"2015年中国地产创新峰会。对话中,石小敏讲到,目前国内的自贸区改革还仅仅停留在制造业开放方面,而关键是要开放服务业,这需要相应多领域改革配套,比如司法、税务管理等各方面要进一步完善。

石小敏指出,中国金融现象最严重的危机是经济下滑,利润下降,高利贷膨胀。要解决这些问题,往往需要多领域一起进行改革,如打破现在几个垄断行业的垄断业态,都需要自上而下的推动和配合,这里面难免会牵涉到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调整。

以下为《亚太日报》对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石小敏先生的采访内容(未经本人审阅):

《亚太日报》:您怎么看当下国内如火如荼的自贸区战略?

石小敏: 自贸区关键是要把"服务业"打开。我们现在真正开放的只有制造业。放开制造业虽然也有利于深圳这些沿海城市,但是真正的深港一体化仍然是需要开放服务业,要把香港的金融服务和法律服务等"精华"学过来,如果在这方面开放的话,深港一体化发展,对深港和内地的辐射效果和利好,可能远远超过上海。

但是,开放服务业对法制环境和法律服务要求较高,法制要跟国际接轨。不得不承认,就法制环境这方面,中国还在起步阶段,整个服务业还较为落后。

举个例子,北京地铁和香港地铁,港铁在北京修的是四号线,同样的路程、同样的花费,港铁仅用了4000人,北京地铁用了8万人,这就是明显的差异。

仅地铁的例子,你可看出服务业改革或者开放,可能会涉及政治、社会、经济、法制等诸多领域。回看十余年的改革,从朱镕基时代解决国企债务,十万国企债务剥离,然后加入WTO,国外投资者就看好国内资产,国外投资流入,坏债部分通过"利好"的因素而部分稀释掉。但是根本的问题并没有解决掉,遗留到现在的结果,是目前中国经济坏债急剧增加,整个经济往下走,这种情况下,国外投资者对坏债持"看空"态势,外资转移,影响已经慢慢显现,制造业不景气。所以,中国现在急需要开放服务业,开金融,开投资,开进出口,与国际接轨,全面提升效率。

改革深水区,纵横庞杂的问题很多,我们不能因庞杂的关涉问题而畏首畏尾,我们要能看到开放服务业之后,效率的大幅提升对中国未来经济、社会的利好是非常大的。

**《亚太日报》:您怎么看自贸区现在实施的"简政放权"?

**

石小敏: 这个做了当然比不做好。但现在舆论口径依然是我们的经济模式好、我们的管理模式好的老一套,我们仍欠缺自省的自觉态度。

自我批评和自我反省在改革中是非常必要的,所谓自胜者强嘛。比如天天骂美国人宽松货币,却看不见我们放出的货币比美国多的多,不能用看他者的清醒看自己,这是可怕的。

《亚太日报》:现在自贸区共有四个,您对这种竞争态势怎么看?

石小敏: 现在还谈不上竞争,还仅仅是热身状态,还只是搭戏台,并没有真正开始唱。

《亚太日报》:去年底以来股市迎来一波逾千点的大涨,您如何看待?

石小敏: 股市现在疯长有部分外来因素,比如油价下跌、大宗产品价格下降等,对相关行业带来一定利好是正常的。但从宏观上来看,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是越来越弱,支撑不了股市。股市还是要看经济基本面,毋庸置疑。

《亚太日报》:金融系统的话,我们看货币政策的功能似乎是失效的,比如一放开货币政策,钱的流向就控制不住

石小敏:金融市场问题略严重,证券市场和土地制度也有问题,再加上腐败,所有问题堆到一起,就影响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这就像身体中存在 肿瘤 ,稳增长实际上就是稳"它"。

目前我们有两个金融现象,一是钱很多,钱又紧,经历过金融危机后,这个现象国内有,国外也有;第二是中国独有的,经济下滑,利润下降,高利贷膨胀,这是最严重的。

我们把市场规律、市场约束给搅乱了,借钱的大多是最不该借钱、最没有信誉的机构,审核上出了问题,还给它借高利贷,急用钱的却借不到,良性循环被打破,很可能使整个金融系统被坏债拖垮。

现在每年的还本付息额几乎和新的货币增额差不多,而且资金还空转,每年正规贷款下搞投资的人寥寥无几,所以"钱"下来后就流入到房地产和股市了。现在中国经济的问题基本上可以说在很多层面都面临 "衰竭"

**

《亚太日报》:就您的分析,中国经济发生危机的可能性有多大?**

石小敏: 目前来看,整个中国最大的风险是经济危机,因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经济是一个最好的基本面,如果它出现问题,必然会影响其他领域。

**

《亚太日报》:对当前这种境况,您会开一副什么药方?**

石小敏: 现在关键是政、经要一起改,就是动任何领域,比如打破垄断也都直接涉及政治,包括土地制度、金融垄断也都是同样的问题,这里面还牵涉到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调整。

《亚太日报》:目前您认为最急需要改的是哪一个领域?

石小敏: 太多了,目前都是堆在这。

**

《亚太日报》:您觉得2015年中国经济最大的风险在哪里** ?

石小敏:还是中国特色的资产负债危机。很多人说负债不高,或者说有很多资产可以偿付,而现实的问题是目前看是资产,但卖的时候还真不一定,甚至可能没人要。管理方法不改变,谁要也改变不了。

**《亚太日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是否有可能硬着陆?

**

石小敏:过去说硬着陆,经济增速在6%以下就是硬着陆。现在GDP虽然报7%以上,但用电量上半年只有4%,下半年是2%,所以报出7%点多没多少人信,外界参照的"克强指数",现在官方也很少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