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日报记者 肖逸扬
最近上映的一部科幻片,笔者非常想和大家聊一聊。这部电影的开放式结局显然就给观众留好了谈资与悬念,其剧情也如同整个原小说的设定一般,将人类一直以来对于世界的理解同认知,彻底“湮灭”——
《湮灭》电影改编自科幻小说《遗落的南境》第一部,作者杰夫.范德米尔凭借该小说,成功拿下2014年星云奖,打败了同年入围该奖项的《三体》。在上映之前,影片受期待度就很高;上映之后,口碑更是两极分化。一部分观众认为下班后看这个片简直是浪费时间,另一部分则觉得十分有趣。
目前豆瓣评分7.3,在常年来偏低的科幻片中评分中还算不错。电影的时长不足以容纳小说中如此复杂的支线剧情与庞杂的心理描写,因此删除了很多故事。继而通过电影独有的视觉画面具体呈现出原本的主题。不论改编如何,但电影的视觉效果非常好,2d的画面塑造出许多艺术奇观,再加上幽静的配乐,整个影片的氛围都是神秘奇特甚至不失一种文艺范的。
电影剔除了小说中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和支线故事,结合后两部《当权者》和《接纳》,明年的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湮灭》大概颇受期待。
整个电影的诉求与导演的上一部《机械姬》有相似之处,《机械姬》着重未来对于人工智能的焦虑,而《湮灭》则实实在在给了观众心理恐惧,从内心思考人类对于生物多样性的未知感。
所谓“闪光”
失踪的丈夫回到家,带来一丝不寻常的气息。塔丽·波特曼饰演的生物学教授莉娜还来不及搞清情况就面临着丈夫吐血将死的局面。神秘的武装部队劫持了她,此时她才得知这个这个组织正在探测“闪光”里的区域,这个被一层彩色的肥皂泡包围起来的领域被称作“Area X”。而区域在不断的夸大,却不曾有人知道到底是为何。
因为进入过“Area X”的人都有去无回,唯一的幸存者就是莉娜的丈夫。
影片吸引人的地方,不在于有多激烈的打斗,而是在于观众和主角们一起探险的脑洞,以及核心谜团的揭晓。Lena与勘测员Anya,物理学家Joise,人类学家Tuva,心理学家Dr.Ventress一起进入了X区域。
于是,诡异神秘的旅途就此展开了······
美轮美奂与血腥烧脑
看完《湮灭》,我在思考结局的同时,最大的想法便是,电影再次颠覆了我的想象。
进到“闪光”后,一行人遭遇了许多奇怪诡异的事情:
例如每天都会不记得发生过的事情、同一株植物上结出了不同的花、长着鲨鱼牙齿的鳄鱼、人体形状的植物、植物形态的士兵尸体、角上开满真实梅花的复制体梅花鹿、冰晶的玻璃树等等。
这些景观有些看起来非常美的同时,x区域里也同样伴随着恐怖血腥的事情。
吃掉谢帕德的咽喉部位然后发出人声的熊、士兵被剖开的肚子里肠道在自己蠕动(上映版有删减)······
这些奇怪的事情让一行人的理论得到了验证,原来“闪光”就像一个巨大的棱镜,它能折射一切事物,甚至包括人体的DNA。因此,影片引人入胜的地方,并不在于它所谓的“惊悚”,它甚至很少有一惊一乍式的恐怖点,也缺乏激动人心的打斗,而在于观众随主角一起看到的视觉奇观,它营造出的神秘氛围吸引着观众迫不及待的想要得知这所有谜团的答案。
是湮灭还是重生?
开放式的结局给了许多人想象空间。
丈夫已经是外星生物了,那么究竟回到现实的莉娜到底是不是外星人?她真的像她自己述说的那样,打败了外星人,烧毁了整个“闪光”,然后逃出来了吗?看过的观众都自有思考,我也不再多做赘述影响大家的判断。
只想谈论片中的几个小细节:
1.莉娜阅读的《永生的海拉》;
2.开头与结尾处的水杯,这是否代表了两人都已经经过了闪光“折射”后的改造?
3.莉娜手臂上的衔尾蛇符号:这个符号本身就是一个生死循坏的象征。死亡,也是另一种“重生”。安雅选择与植物的融合,她在人类世界观的死亡是否是“闪光”里换了生命寄存体的另一种重生呢?这种复制体到底有没有存在的意义?
正如出来后的莉娜所说:没有摧毁,它只是改变了一切,它在创造全新的东西。
在闪光的世界里,死亡的概念被模糊掉,谁说人死了就是真的死了,它似乎并不存在真正的死亡,不同物种之间细胞可以轻松的融合,复制。那这种复制是对还是错?它会摧毁整个人类世界?还是侵略了人类世界之后换取另一种意义上的重生?
《湮灭》最新颖的地方,就在于它的世界观打破了人类的固有理念,这是一个崭新的设想与理念,需要人来严肃思考。如同片子里的生物物种完全颠覆了莉娜先前的认知,她需要重新认识这个世界一般。
伴随着湮灭,我们看到的同样还有重生,以另一种形态的重新开始。
(来源:亚太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