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問答:恐襲離美國本土有多遠?

新華社

text

【亞太日報訊】(新華社記者陸佳飛)美國聯邦調查局4日宣佈,按“恐怖主義行為”對南加州聖貝納迪諾市槍擊事件展開調查。近期,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在全球製造多起恐怖襲擊,一時間出現了“伊斯蘭國”與此次襲擊事件有關聯的說法。那麼,恐怖襲擊究竟離美國本土有多遠?

加州槍擊案是否為恐襲有待調查

聖貝納迪諾市一所殘障康復中心2日發生槍擊事件,導致14人死亡、21人受傷。警方將一男一女兩名槍手擊斃,並在他們的車上和家裏找到了6000多發步槍和手槍子彈、12個管狀炸彈等工具。警方發言人表示,這些彈藥足夠這兩名槍手發動另一起襲擊。

警方在嫌犯家中的垃圾箱裏還發現了兩部疑似被蓄意破壞的手機,因此有理由相信:“他們企圖銷毀手機的數據記錄。”

美警方還說,男性嫌疑犯在多年前與美國聯邦調查局“恐怖分子”名單上的其他嫌疑人有過聯繫。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援引調查人員的話說,一名嫌犯疑似在社交網站上用別名發佈信息向“伊斯蘭國”表示忠心。

美國聯邦調查局局長詹姆斯·科米4日在華盛頓說,將此案件視為“恐怖主義行為”的主要依據是,有跡象表明此案嫌疑犯有激進化傾向和受外國恐怖組織思想煽動的可能性。

美國國內恐襲方式在轉變

“9·11”事件後,美國政府為保護國土免受大規模恐襲,情報蒐集及安全措施可謂做到極致。但隨著“伊斯蘭國”的崛起,恐襲方式已從過去主要由恐怖組織領導層集中策劃實施,轉變成更難防範的由單獨個體發動的分散式攻擊。

美國安全部門負責人屢次提到,美國目前不面臨有組織的大規模恐襲。但是,與集中策劃併發動的“9·11”事件相比,如今的恐怖組織和極端組織更擅長利用網際網路、社交媒體等傳播媒介,公開煽動個體展開“獨狼式”恐怖襲擊。

美國國土安全部前反恐行動協調官員約翰·科恩說,南加州槍擊案中的一名嫌疑犯向“伊斯蘭國”效忠的消息如果屬實,那就表明,這名嫌疑犯受到了“伊斯蘭國”的煽動而發動襲擊,但還不能證明該極端組織參與了此案。

科恩說,目前美國反恐機制建立在如何預防由某組織授權、集中策劃並實施的恐襲上,而非監測和預防由個體自主發動的襲擊。因此,那些受極端思想煽動卻沒有和任何恐怖組織有關聯的人發動的襲擊更加難防。

“伊斯蘭國”極端思想滲入美國

隨著社交網絡的發展,儘管美國政府的“禁飛名單”和“反恐黑名單”能夠阻止一些境外恐怖分子的到來,但“伊斯蘭國”極端思想已然滲透到美國社會。

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12月1日發佈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目前美國境內約有300個社交媒體賬號正在極力向美國人傳播“伊斯蘭國”思想。

報告顯示,目前“伊斯蘭國”支持者在美國國內的動員和招募力度“前所未有”。自2014年3月以來,共有71人因與“伊斯蘭國”有關聯而受到起訴,其中以在美國本土出生和長大的美國人居多。而2015年初以來,就已有56人被起訴,打破了自“9·11”事件以來單年因與恐怖主義有關而遭到逮捕、起訴的人數記錄。

這項研究項目負責人洛倫索·維迪諾介紹,將受到“伊斯蘭國”思想煽動的人的特徵進行歸納,幾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些人擁有截然不同的身份,有美軍人員,也有妙齡少女,有人曾犯過小罪,有人正在讀大學。如何鑒別這些人只是在網絡上支持該組織還是最終會採取行動,這是正在困擾美國政府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