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談媽祖: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的文化紐帶

新华网

text

【亞太日報訊】“作為形象大使,媽祖在海內外有著堅實的社會基礎,代表著中華文化的基礎精神,可以成為連接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重要的文化紐帶。”

為傳承與弘揚媽祖文化,探討媽祖文化與海上絲綢之路,2015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首屆媽祖文化高峰論壇--2015年國際媽祖文化學術研討會在媽祖祖廟所在地--莆田市湄洲島舉行。來自海峽兩岸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媽祖文化研究專家以及來自日本、韓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的學者共100多人參加了本次會議,就媽祖文化與海上絲綢之路、媽祖文化傳播與媽祖文化產業、媽祖文化的地域特色、媽祖文化與社會教化及國家治理等議題展開了深入廣泛的研討,提出了包括上述觀點在內的理論和意見。

高度重視媽祖文化在海上絲綢之路中的作用

研討會共收到有關媽祖文化與海上絲綢之路的論文27篇,約為本次論文總數的40%,表明媽祖文化在海上絲綢之路中占極其重要的地位,也表明媽祖在海絲中的地位與作用受到專家學者的重視。不少專家認為,在當今世界70億人口中,約有85%的人群信仰各種宗教,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應當發揚我國宗教文化對外交流中的促和精神。海洋國家和地區的民族與媽祖文化經濟價值觀有相同之處,媽祖文化在“一帶一路”的建設中可以起到“從民俗信仰到民心相通”,因此要充分發揮媽祖文化中的“和平”理念,讓媽祖文化在推進“一帶一路”戰略實施過程中起到助力作用。

來自海外的學者也提供了媽祖文化在其他國家和地區傳播的歷史與現實情況,證明媽祖信仰在千余年的歷史長河中傳播到世界各地,已成為世界性文化。韓國學者樸現圭考察了媽祖在韓國的歷史與現狀,建議韓國有關部門對媽祖文物進行系統的了解并制定保護方案。澳大利亞學者陳國生分析了澳大利亞媽祖信仰的幾種文化形態,認為媽祖文化將為中澳兩國經濟發展帶來新的契機。馬來西亞學者劉崇漢分析了馬來西亞巴生縣的媽祖信仰狀態,呼吁馬來西亞各媽祖宮廟要加強聯系與交流,以更好地弘揚媽祖文化。

加拿大學者瑪麗、李強在分析了中國與加拿大媽祖信仰的主要文化形態后也認為:“媽祖信仰承載著海上絲綢之路的文化精神,世界各地的媽祖宮廟是海上絲綢之路上的一座座中華文化的展示”、“媽祖文化具有世界文化共性,代表著人類共同的價值取向,是東方海洋文化的一面光輝旗幟。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要善于發揮媽祖文化的引領作用,推動海上絲綢之路沿線深度融合、共同發展。”

首次提出了“媽祖文化軟實力”的概念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古遠清教授認為,媽祖的信仰不分國界,已成為“軟實力品牌”,同時提出媽祖文化影響力主要表現在“硬實力”與“軟實力”兩個方面。中國海洋大學王琪教授在“軟實力視域下媽祖文化功能探究”一文中則強調,媽祖文化軟實力性質是非常值得研究,因為媽祖文化不僅能推動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而且能夠承擔起中華文化、精神的傳播。

同濟大學研究員柯文也認為,2009年“媽祖信俗”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后,已經由以華人為主要信眾的民間信仰,上升為人類共同擁有的文化遺產。因此,“媽祖文化”作為推進海上絲綢之路的“軟實力”,必將發揮重要作用已沒有任何懸念。而要完成這個崇高使命,關鍵在于能否將媽祖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順利轉化成為包括中國人民在內的世界人民所喜聞樂見的文化產品。福建省應迅速抓住這一機遇,加強媽祖文化研究成果的實際運用,推動“一帶一路”文化軟實力的建設。

強調媽祖文化研究應具有國際視野

不少專家指出,“有海水的地方就有華人,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媽祖信仰”,媽祖文化隨著華人的腳步遍布四海,因此,研究媽祖文化的世界性傳播,研究為什么媽祖是海外華人華僑聯系祖國的精神紐帶和橋梁、在建設海上絲綢之路中如何發揮其作用,研究媽祖文化所分布的國家的情況及其影響,等等,都必須放眼于世界,必須要有國際文化的背景,要有跨學科、跨領域、跨國界的意識與舉措。

“‘國際視野’是一種國內與國際從觀念到行動的綜合互動。強調媽祖文化研究國際視野,就是要擴大研究范圍,不僅要時代化、科學化,而且還要國際化。它的研究從根本上來說應該指向人生,其國際視野應該引導人們有更寬廣的視野和更高的精神追求,”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古遠清教授呼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