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互聯網+思維變革制造業

亚太日报

text

【亞太日報 虞超】“互聯網+”的概念從2015年火到了現在,而互聯網也成為了許多行業提升競爭力乃至轉型升級的重要工具,對于傳統的制造領域尤其如此。以汽車制造業為例,在2015年,消費者最主要的汽車信息獲取渠道分別為:互聯網,4S店及其他經銷商店,親友的口口相傳以及車展。其中,互聯網所占比例高達40.3%。作為專業的汽車信息提供者,汽車類垂直網站和門戶汽車頻道功不可沒,有超過六成的消費者通過以上兩者獲取所需的汽車信息。汽車銷量的逐年上漲,也和互聯網為消費者提供的信息牢不可分,2015年,全國汽車保有量1.54億輛,其中新注冊登記汽車2188萬輛處于歷史最高水平。

汽車制造業的穩步發展也帶動了車載設備市場,從最初功能單一的車載導航到后來集成導航、影音功能,倒車雷達等諸多模塊的車載前裝和后裝設備,以及現在擁有4G網絡、高清視頻播放、錄制技術、導航功能的后視鏡等,車內的電子設備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技術飛躍,“互聯網+”時代,雖然車載設備受到汽車制造業影響,也同樣經歷著增長速度放緩的瓶頸,但新的思維模式和技術手段卻足以給車載設備行業乃至整個制造業帶來變革。

工業4.0

“工業4.0”這一概念已經有很多不同的稱呼,如美國的“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國的“制造2025”等,其主旨是以互聯網技術提高制造業生產效率。原富士康副總裁程天縱先生曾經說過,工業4.0是用計算機來管理工廠,最終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和完善,讓機器完全取代產業工人,形成“無人工廠”。車載設備知名生產商飛歌集團董事周輝在一次產品發布會上表示,飛歌集團的生產線已經開始引入工業4.0技術,生產效率較以往提升了40%,而人員則減少了30%。“工業4.0是解決終端需求和盲目生產之間矛盾的必要途徑”,周輝如是說。隨著我國人口紅利的終結,國內企業,尤其是制造業的用工成本正在逐年攀升,“廉價勞動力”已經成為東南亞國家的競爭優勢,工業4.0可以提高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的自動化和信息化程度,減少對人的依賴,一定程度上也就降低了企業在用工成本上的投入。

然而,工業4.0的核心并非僅限于減少對勞動力的使用,而是“智能制造”。作為一個廣義的概念,智能制造有包含了五個方面,分別是產品智能化、生產方式智能化、服務智能化、管理智能化以及裝備智能化,裝配線上生產工人的減少,僅僅是生產方式智能化以及管理智能化、設備智能化的提現,要形成違背的工業4.0體系,每個環節都不可偏廢,其中自然包括產品智能化和服務智能化。以飛歌為例,其產品已全部實現智能化,并形成了從旗艦版到消費級的完備產品線,而借助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飛歌還研發出一套集成了智能決策層、智能執行層、傳感物聯層、資源/產品管理層和柔性計劃層在內的服務系統,工業4.0已初具雛形。

互聯網+時代的跨界思維

跨界思維最初源自許多互聯網企業,但當互聯網成為傳統企業升級轉型的一劑良藥后,許多傳統企業也開始了自己的跨界之旅:與自媒體結合,提升品牌影響力和知名度,與其他不同類型、不同領域的企業展開合作、拓寬產品線,乃至優勢互補。例如車載導航制造商與地圖內容提供商之間展開合作,推出車載的深度定制版導航軟件。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會加入跨界合作的行列,傳統企業與互聯網的聯系也將越發緊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