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民航局机场司发布公告,为《民用机场航空观景设施规划建设指南》(下称《指南》)征求意见,以引导和规范机场航空观景设施的规划建设,提升机场综合服务体验。这意味着,机场将开辟专门的航空观景区域,代替以往小而散的周边观赏点。
《指南》称,要在不影响机场正常运营和旅客服务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旅客、机场游客、学生群体和航空爱好者等不同观景需求,提供机场航空观景设施规划及观景服务。
根据在机场中所处区域位置不同,机场航空观景设施主要分为航站楼航空观景设施、机场陆侧航空观景设施、机场空侧航空观景设施、机场周边航空观景设施四大类。
航站楼内航空观景设施可结合航空文化布置公共艺术、展览展示、商业等功能,形成多功能航空观景综合体验区;陆侧航空观景设施可设置在观景视野较好,面对公众开放的场地或建筑物,例如综合交通中心、酒店、公共停车楼(场)、公共绿地或广场;
空侧航空观景设施建造较为复杂,需要机场实际运行情况,经充分论证后确定。在确保机场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可采取游览式观景或定制服务等形式,近距离体验机场运行。可配备必要的配套设施设备,例如临时观览围护设施、观光车辆、安检设施等。
而机场周边航空观景设施可结合机场周边具有良好观赏视野的绿地、广场、山坡等设置,根据需要规划建设观景路、观景平台、观景塔等航空观景设施。
民航局文件还表示,航空观景设施的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的实施主体为机场管理机构,机场航空观景设施可结合其他功能和服务统一规划建设,满足旅客、机场游客、航空爱好者和学生群体等多元化的使用和消费需求,提升机场服务水平的同时兼顾可持续发展。
“观景服务要以观赏航空器起降和运行、游览机场特色景观、体验航空文化为核心, 打造具有机场特色、民航行业特色的观景服务产品。”文件中称。
换言之,航空观景设施有可能成为机场集团的一个盈利点。
目前,国内机场中以成都双流机场为代表,附近的空港花田、空港运动公园、二跑道观景台、空港云等地,均考虑民众航空观景需求,设置特定区域,满足飞友拍机、打卡合影、观赏飞机起降等需要,可视为机场周边航空观景设施的雏形。
还有一些观赏点则是民众自行发掘的,例如,广西玉林福绵机场自去年8月份通航以后,旁边的小山坡成为网红打卡点,每天到这里看飞机的人络绎不绝。据观察者网报道,国庆期间,福绵机场飞机跑道旁的山头上,站满了围观飞机起飞的市民,相关话题一度登上微博热搜榜。不过,这些观赏点通常较为简陋、未成体系,且缺少相应的规范。
在欧洲等航空文化普及程度较高的地区,许多机场都会为民众设置专门的航空观景设施,为机场赋予旅游价值及文化传播价值,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东京羽田机场、法兰克福机场、慕尼黑机场等。
日本具有浓厚的航空文化,几乎每个机场的屋顶都设有观景台,供航空爱好者们观赏拍摄,也供普通民众欣赏风景和迎送亲友。据了解,羽田机场3座航站楼顶部以及机场周边公园都设有观景设施。
图片来源:民航局《民用机场航空观景 设施资料汇编》
法兰克福机场则为旅客、机场游客以及航空爱好者设置了多处观景设施,分别位于机场1号、2号航站楼以及机场周边区域。
图片来源:民航局《民用机场航空观景 设施资料汇编》
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这些机场的航空观景设施大多是机场整体设计规划的一部分,和机场一同建设。对于国内已经建成并运营多年的机场来说,是否还有充足的空间建造航空观景平台?
据界面新闻记者了解,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的机场中,北京、上海两地的机场暂无扩建计划,广州白云T3航站楼方案早已确定,三期扩建工程正在加快推进中,预计今年6月份正式开工;深圳机场卫星厅建设也在建设当中,整体工程将于2021年11月正式投运。而在中小型机场,可用于建造观景设施的空间更为有限。这可能会成为国内机场推广航空观景设施的一个难点。
此外,粗略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航空市场每人每年平均乘机次数为0.5次,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2.5次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另外还有10亿人从未乘坐过飞机。在此背景下,航空文化在国内并不算发达,观景台能否充分发挥作用、是否会出现不文明观景行为,也是需要考量的问题。
就在今年4月16日,北部湾航空还遭遇了旅客向飞机发动机投掷硬币许愿的事件,北部湾航空不得不因此取消航班,对飞机发动机全面检查。该旅客已移交机场公安,做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