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日报观察|特雷莎·梅:侥幸胜选易 力挽狂澜难

亚太日报

text

亚太日报评论员王鹏

7月1日是香港回归二十周年纪念日。无论在中国大陆,还是在香港岛,大家都沉浸在举国欢庆中。然而,在欧亚大陆的另一端,风光却大不相同,曾经的日不落帝国英国,正遭遇一个又一个的麻烦。

“谢天谢地!总算通过了!”英国现任首相特雷莎·梅似乎有足够的理由祈祷和庆祝。英国议会下院以323票支持、309票反对的结果,通过女王议会演讲内容。这就意味着,特雷莎·梅的少数派政府通过了议会的信任投票,在未来两年执行他们的议程。

此前梅政府曾经一度岌岌可危。为了挽回颓势,保守党果断和北爱尔兰民主统一党DUP建立“联合战线”。对此,正如英国政治观察家们所评论的,保守党此举的确有力地帮助他们在最近的投票中部分挽回正在加速流失的支持。

上周,女王发表的演说被媒体从不同角度解读,似乎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个罗生门。譬如,女王的演讲有不小的篇幅讲到不久前发生的格伦费尔大火。女王说:“政府将展开全面调查,查清原因,汲取教训。为了支持受害者,我的政府将采取措施,设立独立的公益辩护人,在公共灾难后为失去亲属的家庭代言,在公共调查方面对他们提供支持。”

这样的承诺与此前梅的讲话大抵相同,因而被梅的支持者认为是女王对首相政策的支持。

然而,也有梅的反对者们将此解读为女王对梅政府处理该事件欠佳表现的柔性批评。他们指责道,下院选举失利已让梅失去权威,而现在别说重振经济、打击恐怖主义,就是连处理一场火灾,梅都没有提供足够的证据向女王和国民证明自己的能力,重建民众的信心。

鉴于以上种种现实的困难,梅在这次投票中的胜利似乎确实含有不少侥幸成分。然而,她可不能高兴得太早;因为她的反对者们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向她发难的机会。

两千多年前,皮洛士以极高的代价战胜了罗马,于是在西方的战略史上留下一个新名词——皮洛士式的胜利——用来形容“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惨胜。如今,梅侥幸成功,好事的英国人不敢寂寞,又创造出一个新词儿——特雷莎·梅式的胜利——用来形容靠钱(确切的说还不是她自己腰包里的钱,而是别人的、老百姓的钱)买来政党选举的胜利。这又是为什么呢?

正如此前笔者所评论的,梅和她的保守党好不容易建立起与北爱尔兰民主统一党DUP的统一战线,对其胜选立下大功。

然而,统一战线不是没有成本。DUP把话说得很明白,以结盟的方式在关键议题上支持首相特雷莎·梅政府没有问题,凭借他们当前在议会下议院的10个议席,在国会的投票上支持保守党(虽然拥有317席、但尚不足在国会中取得过半数),同时在所有脱欧安全议题上支持保守党,将取得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但前提是:在未来的两年中,英国政府必须在基础设施建设、卫生、文教等领域向北爱尔兰追加拨款10亿英镑(约合860亿元人民币)。

此外,另一个更加根本性的问题是,这些变化会对侥幸过关的梅政权国内政策,尤其是其反恐战争的进程产生何种影响?一种可能的情况是,女王的演说、英国政局的动荡、梅集团的弱势化,会使得本来就时不利兮的英国反恐大业雪上加霜,平添更多不确定性。

反恐是一项高成本、多反复的事业。可能一国政府做了很多工作,以为该国安全状况有了大的改观,可还没高枕无忧时,一起独狼袭击就把他们打回原形。而民众由此刚刚建立起来的对政府的信任、对自身的安全感也瞬间付诸东流。

鉴于此,一国进行反恐战争,就务必在民众中尽可能地取得广泛共识,同时坚定大家的意志,就像当年英国首相丘吉尔名垂千古的演讲那样——对纳粹(恐怖分子)绝不投降,将在海滩战斗,将在街道战斗,将战斗到最后一刻,决不投降。

可如今,面对这个以金钱买票而换来的DUP统一战线,面对国内种种不同的声音和对政府反恐不利的抱怨,会不会又给本来就缺乏足够凝聚力和反恐决心与韧性的英国社会造成“杂音”和“干扰”呢?我们颇为担忧。当这种噪音强到一定分贝,英国的社会必然更加分裂——不用等恐怖分子来袭了。

更严重的是,最近的一起“非典型恐袭”的确与众不同。它的发起者不再是人们早已熟悉的中东移民或移民后裔,而是土生土长的英国白人中年男子。他驾驶着小货车妄图碾死所在社区的穆斯林。这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它打开了英国国内土生白人与穆斯林之间血战的潘多拉魔盒。

我们可以合乎逻辑地预测,在不久的将来,将有越来越多的英国公民——无论是土生白人,还是外来人、中东移民,成为相互仇杀与报复的牺牲品。

总结全文,我们认为,首先当然要“祝贺”梅姨,成功“过关”。然而,我们也不得不指出,从中长期看,保住自己的权位比拯救一个衰落的国家容易太多。

作者简介:

作者王鹏,系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察哈尔学会研究员。

亚太日报观察专栏作者均为资深新闻从业人员和国际问题专家,长期从事国际报道,他们秉承亚太日报原创、独家、深度、开放、联动的理念,以独特的视角评述当今国际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