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西| 解禁後伊朗的選擇

亞太日報

text

文| 亞太日報特約記者張寧

伊朗經歷西方世界多年經濟制裁,仍然保持完整的國民經濟體系,展現了頑強抗壓的意志和實力。

伊核協議正式實施後,從制裁中脫縛而出的伊朗,將激發出巨大的發展潛力,在提振自身經濟的同時,為合作夥伴創造商機。

伊朗的解禁,勢必對周邊地區乃至整個世界的政治、經濟格局,產生重要影響。這又是機遇和挑戰並存的時間節點,伊朗仍須面對內外諸多困難。站在過去與未來的十字路口,伊朗正在慎選方向。

囚籠已破 搶灘出擊

國際原子能機構1月16日發佈報告,證實伊朗已完成執行伊核問題全面協定的必要準備步驟,歐盟和美國隨即宣佈解除對伊朗相關經濟和金融制裁。

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莫蓋裡尼和伊朗外長紮裡夫16日晚在維也納宣佈,去年7月達成的伊核問題全面協議當天進入“執行日”,與伊朗核問題有關的經濟和金融制裁得到解除。圖片來源:新華社

囚籠方破,如虎出柙。似乎是某種巧合,年初的伊朗經濟表現十分強勢。在全球範圍股市、匯率、大宗商品價格競跌的大背景下,伊朗股市卻逆流而動,連續大漲。多間國際財經分析機構預測,伊朗今年經濟增速可望超過8%。

觀察家對伊朗的期許並非憑空而來。伊朗的石油和天然氣儲量位居世界前列。能源禁令解除後,伊朗油氣出口預計將會出現井噴式增長,能源領域也將大規模向國外資本開放投資機會,伊朗的出口創匯能力大幅提升的同時,也會對國際原油市場產生重大影響。

伊朗股市表現強勁。資料圖片

伊朗對外開放程度也勢必提高。據外媒報道,眾多國際知名企業的代表將陸續趕赴伊朗。一些西方企業其實早在去年伊核協定簽訂後,便已未雨綢繆,搶灘伊朗。

作為中東之行的最後一站,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月22日至23日訪問伊朗。這是習近平首訪伊朗,亦是14年來中國最高領導人第一次到訪,又是1月16日伊核協議正式實施後,德黑蘭迎來的第一位外國元首,其意義不言自明。

習訪期間,伊中雙方同意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簽署涉及能源、產能、金融、投資等領域的十余項協議,還簽署了共同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諒解備忘錄。

在新形勢下,相信到訪德黑蘭的外國領導人將會不絕於途。歐洲聯盟已經尋求與伊朗在能源領域合作,宣佈將派遣代表團訪問伊朗。日本媒體報道,首相安倍晉三也在考慮訪問伊朗的計劃。

伊朗領導人也將迅疾展開各種外交,加快對外交流與合作的步伐。伊朗總統魯哈尼本周就要啟程訪問法國和義大利等歐洲國家。

“搶灘”與“出擊”,或許將成為2016年涉及伊朗的兩大關鍵字。

伊朗解禁後各國紛紛前往搶佔市場 圖為德黑蘭外匯兌換自由市場。圖片來源:路透社

中東,德黑蘭有話要說

與此同時,伊朗的解禁,還意味著中東地區政治博弈中一個重要玩家的地位,或許將大幅提升。

儘管因核問題遭受國際封鎖,但伊朗在中東事務中的話語權卻從未失去。政治實力的提升,往往伴隨經濟實力增長而到來。一個經濟向好的伊朗,可能為已然十分複雜的中東局勢,增加更多的不確定因素。

伊朗東鄰阿富汗。美軍在阿境內結束戰鬥任務後,阿富汗軍警已全面接管安全事務,目前安全形勢並未根本好轉,與塔利班的和解進程亦是一波三折。阿富汗政府與伊朗政府有著良好的關係,歡迎伊朗在阿富汗重建和安全事務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一個錢包變鼓的伊朗,勢將加大對阿富汗經濟援助力度,這對阿富汗政府和人民有利,但對於想要在阿富汗獨霸影響力的相關方,則未必是好消息。

伊朗西接伊拉克。美國推翻薩達姆治下遜尼派主導的伊拉克政府,使什葉派政治勢力掌權,這意外拉近了兩伊關係,反過來令美國不快,同時也讓沙烏地阿拉伯、土耳其、阿聯酋和卡塔爾等遜尼派主導國家感到不安。

在另一熱點地區敘利亞,伊朗支援巴沙爾政府,在敘利亞和談進程中,它的發言權不可忽視。

不僅如此,在黎巴嫩,伊朗支持真主党;在巴林,伊朗支持什葉派陣營,反對當權的遜尼派王室;在葉門,伊朗支持胡塞武裝,反對葉門政府……這些矛盾和衝突,使得沙特為首的遜尼派陣營對於伊朗實力的增長,必然投以警惕和猜疑的目光。

1月2日,沙特司法機關處決了知名什葉派教士奈米爾,引發伊朗國內什葉派民眾強烈抗議。圖片來源:新華社

打擊“伊斯蘭國”的行動中,當然少不了伊朗,但相關方不敢與它輕言合作,政治上缺乏互信,是根本緣由。反對“伊斯蘭國”的陣營各方之間缺乏互信,這本就是導致這一恐怖組織不斷坐大的重要原因。

中東的另一大國以色列,是伊朗宿敵,不會樂見伊朗的復蘇。以色列擔心伊朗獲得核能力會改變地區力量平衡。

伊核協定達成的消息公佈後,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說:“協定的簽訂是一個歷史性錯誤,世界將因此變得更加危險。”

從阿富汗到伊拉克,從葉門到敘利亞,伊朗的影響力遍及中東。解禁後的伊朗,話語權或許更強,這正可謂是幾家歡喜幾家愁。中東局勢如何發展,現尚難斷言。

鬆綁之後 向誰靠攏?

制裁解除後,伊朗和美國等西方國家的關係將會有所改善,然而,雙方在價值觀和意識形態方面的差距乃至對立難以消除。後制裁時代,伊朗如何構建戰略格局,是個值得研討的話題。

長久以來,來自西方的敵視、猜忌與包圍,使伊朗印象深刻。除了經濟制裁,美國頻繁在伊朗周邊動武,包括兩次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美軍飛機還不斷空襲巴基斯坦西部地區。美軍還在伊朗近鄰的中東、中亞國家駐紮大量軍隊,對伊朗形成包圍之勢。

美國在伊朗周邊國家設有的軍事基地示意圖。圖片來源:新華國際

不僅如此,伊核協議剛剛生效不到24小時,美國就拿導彈說事,繼續對部分伊朗企業實施追加制裁。鬆綁似乎並不徹底,這也加劇了伊朗的警惕。

即將到來的美國總統選舉,更使伊美關係存在變數。現任總統奧巴馬力推改善雙邊關係,但他的繼任者,無論來自共和黨還是民主黨,能否延續他的政策,還難預料。早在伊核問題談判過程中,美國一些政界人物就曾發出公開信,要求奧巴馬政府和美國談判團隊“堅持立場”,“對伊朗進行最嚴厲的核查”。一些美國國會資深議員威脅奧巴馬要“否決任何協議草案”。談判結束後,又有議員揚言要在國會阻止協議通過。凡此種種,說明美伊之間要想真正建立友誼,仍然阻力重重。

伊朗方面,努力促成伊核協議的改革派總統魯哈尼並非最高領導人。一旦最高領袖哈梅內伊或其繼任者改變對美態度,伊朗重新轉向強硬,甚至導致伊核協議生變,並非沒有可能。

2015年11月23日,在伊朗德黑蘭天然氣出口國論壇峰會上,俄羅斯總統普京與伊朗總統魯哈尼握手。資料圖片

基於以上判斷,伊朗應當會繼續維持與俄羅斯的傳統友誼。對伊朗而言,俄羅斯仍將是“安全備份”。對俄羅斯而言,因烏克蘭危機而造成孤立處境,需要在中東問題上另闢蹊徑,尋找出路,伊朗恰恰可以在敘利亞問題上提供重要幫助,是俄羅斯在中東的可靠盟友。

伊朗多次表示有意加入上海合作組織,制裁解除後,伊朗加入上合組織的機會大增,也使它與俄羅斯與中國的關係建立起另一條重要紐帶。

對於中國的“一帶一路”計劃,相信伊朗已經看清機會。伊朗在絲綢之路中地處要衝,其作用不言而喻。中伊各領域合作有望進一步推進。

總體而言,解禁後的伊朗,希望儘快回歸國際社會,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伊核協議實施後,伊朗發展核武器的現實威脅暫時消除。但它仍然擁有核技術,重啟核計畫並非不可能。同時,制裁的解除將使伊朗的經濟實力得到提升。伊朗將和日本一樣,具備核能力和技術,只是選擇暫時不製造核武器。

作者簡介:

張寧說,15年的記者生涯,似乎在不斷演繹一路向西的橋段,仍只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初級實踐。

2002年至2014年,張寧在10餘年間,五度轉場,先後在巴基斯坦、澳門、阿富汗、伊拉克和香港駐站。儘管從業經驗豐富,遺憾一直未能“沖出亞洲”。

在巴基斯坦、阿富汗和伊拉克這三個堪稱危險國度的摸爬滾打,令他的肌肉變硬,心腸變軟,略悟生命脆弱而寶貴的意義。

2004年東南亞海嘯、2011年美國撤軍伊拉克、2015年尼泊爾地震……這些重大新聞事件發生時,張寧都在現場,見證歷史。可以說,更多時候他的記者生涯與爆炸、槍擊和災難相伴,與此同時,他也試圖找尋這個世界何以變得如此恐怖和異常的答案。

“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仍不安寧,戰亂、恐怖、災難、災害,幾乎無處不在,今有幸借助亞太日報這一新媒體平臺,與朋友們分享自己的經驗和體會,幫助朋友們了解己身足跡尚未達到的領域,這是我最大的欣慰。”

張寧說,這些對戰地經歷的回顧,絕無自傲自矜成分,更多地是想和同儕分享內心交織的悲欣,共同為尚在硝煙裡煎熬著的兄弟姐妹祈福。過來人的心從未離去,仍與你們相伴始終。